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女孩們運動最好的朋友──好時光慢跑團

10700507_875529772458265_4531657082597709080_o
文/林嘉芬
圖/好時光同樂會
「當初想要辦一個給女生參加的運動,取名字的時候想到『好時光』,因為『好』就是女子。」在現今眾多跑團中,「好時光」宛如武林中一枝獨秀的清新團體,為女性朋友打造一個專屬「練跑」的運動空間。
晚上七點半,採訪當天來到兩廳院廣場,只見她們各自於下班、下課或是結束繁忙家務後,陸陸續續聚集於此,表演廳內熱烈展開演出,她們也在戶外廣場上展開屬於她們的跑步演出,為彼此帶來最美好的運動時光。
10689735_853071281370781_5848348506955471459_n
10371924_799122573432319_2610320211078878551_n

從籃球出發──好時光成立機緣

這樣一個獨特且龐大的女子跑團,竟是由三個目前畢業於台大工管系不久的女生創立:小胖、刺刺和昀樵,她們分別也是台大女籃的校隊和系隊。原來在跑步之前、在她們清秀的外表下,都是相當熱愛打球的女生。
1939661_748710968473480_588604886_o
左至右:刺刺、昀樵、小胖
10375906_790518364292740_1085005100003811357_n
相當熱愛打球的她們
好時光在2013年5月成立,小胖說:「當初也沒有想到要怎麼去經營好時光,只是剛好我們有一點時間,自己是打籃球的,嫌棄外面辦的籃球賽,所以就自己舉辦了兩場籃球比賽。」
當初這兩場籃球賽僅為小規模而已,但她們不只是想要比賽,也希望在比賽結束後,大家彼此都還能夠交流認識。「因為通常籃球員都很冷漠,都不太會有交流的機會,可能像是我看了他四年,知道彼此但是不會打招呼,還蠻可惜的。」小胖說。
因此她們舉辦的第一個籃球賽,以小而溫馨的感覺為主,只有四隊,讓每一隊和每一隊都有對打的機會,過程中安排一些遊戲讓彼此參加,「就是希望讓比賽活動有點特色,所以會去設定不同主題。」
10460208_800670889944154_4356807211663675951_n

好時光=歡樂跑步+定期運動的概念

由於喜歡大家因著運動能有相互交流的機會,加上覺得維持固定運動習慣很重要,尤其對女生來說,常常想要運動,但實際卻沒有行動,因此讓她們決心成立一個屬於女生的跑步團體。「我們和其他跑團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是有報名的,不是想來就來。」小胖說,當初創立的初衷是希望讓大家每週都運動一次。
10458892_837850139559562_1323741674005476286_n
「跑步團是2013年10月第一次開始,總共報名的有100人,只有星期四的時間,希望讓大家養成每星期至少跑步一次的習慣。」最初,好時光跑團是以一季為單位報名,大家於這一季報名時繳一筆費用,若是全勤的話,會於這一季結束後退費,藉此鼓勵來參與的每個女生,都可以堅持跑步和定期運動下去。儘管退費鼓勵的方式目前已無進行,但也創造出女生們彼此之間的凝聚性,讓每週跑步運動能夠持續,「你怎麼上次怎麼沒有來啊?你會有朋友的牽絆,他就會逼你。」
10626385_845973462080563_6115996936165477857_o_副本
讓人好奇為什麼設定100人呢?刺刺說,其實我們原先預計50人,但是想不到開放報名後,隔天睡一覺起來竟然就有70人,所以她們第一季慢跑團就變成100人。此外,開放報名兩星期過後,他們就與NIKE有合作機會,因此也借用了位於信義威秀對面的停車場,再次舉辦第二場籃球賽。當然,她們還是不改歡樂創意的本色。
「那時我們辦了一個三打三的籃球賽,這次規模比較大,共有24隊,比較特別的是,我們編了一個『好時光健身操』,讓大家用有趣的方式體驗各種運動,開場時會強迫籃球員他們跟我們一起跳,一開始他們就很尷尬很彆扭,後來就是蠻好玩的,他們也還蠻開心的。」
1797422_775681082443135_3917797956913362917_n
昀樵與刺刺幫大家示範健身操

運動就是一場最趣味的遊戲──料理食堂、魁地奇、鬼抓人

除了第一季的慢跑團,在第二場籃球賽結束後,她們也一直在思考接下來要辦什麼活動。「那時候接下來的活動就是『運動料理食堂』,初衷是因為我們每次運動完都希望可以吃更多,雖然說沒有真的食物,但我們就把運動包裝成食物。」
刺刺說,希望大家一個月每星期至少都運動一次,就像在吃一道美食餐點,有前菜、主菜、甜點等,所以運動料理食堂活動就是為期四個星期,包括單車、籃球等,就是把運動當成一道美食。就像是一個套餐賣給你的感覺,把運動包裝成美食。
1897728_770866219591288_8329953045401845306_n
10369720_786985997979310_2849791255637922618_n
1979682_759174364093807_258795733_n
包含各種運動的運動料理食堂
持續至今,她們在慢跑團進行的過程中,也繼續舉辦相關的「運動遊戲」,延續她們歡樂運動的概念。「我們今年還辦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活動,像是魁地奇,就跟哈利波特裡面的規則一模一樣,只是我們不會飛!」刺刺說,我們還做掃把給她們,所以她們就騎著掃把進行,一次是在台大,一次是在大佳河濱的橋下進行。
10491274_816285678382675_5713870429101279220_n
10425126_816286441715932_4216816541492934092_n
魁地奇大賽
「另外週末也會排一些趣味的活動,之前有舉辦過「逃玩鬼抓人」,有人當鬼,有點像是running man的感覺。」小胖說,我們很喜歡把運動變成遊戲,不會覺得枯燥,有人追著你跑你就非得跑。
10622863_837544862923423_6508713069705594336_n
逃玩鬼抓人,讓你發揮本能跑步

小女子強力的經營團隊──好時光特攻隊

「我們就是很聒噪的一群女生。年齡大都在25-35歲,也有一些媽媽們,都是我們的媽媽彼此再帶來的。」刺刺說,好時光成立後,很意外的是媽媽這個族群,「我們也蠻驚訝的,老實說媽媽們也還蠻無聊的,出來還可以跟大家聊天。」
她們發現,2013年第一季舉辦時,慢跑團這個模式很吸引人,需求蠻大,反應很好,所以2014年開始擴大舉辦,也因此開始陸陸續續有一些隊友加入經營團隊。
好時光從去年第一季冬季班慢跑團只有星期四共100人的練習,到今年春季班、夏季班和秋季班擴增到一週三天共250人(星期二100人、星期四100人和星期日50人)的練習;至今年的冬季班,更擴增為一週四天的訓練時段,並另外增加肌力訓練班和跑步中階班。
10733834_867529859924923_8237228716907590686_o
對於好時光來說,不僅是人數和人氣不斷增加,也是考驗著她們如何因應不同階段的需求,調整與規劃跑團未來的發展方向。「星期六、日是在新北市中和及板橋,為的就是要讓其它地方的人也能夠參與到。」小胖說,未來會希望可以一星期開設七天的班,然後擴展到台北之外其它地方。
目前只有小胖為全職的,刺刺和昀樵都是兼職,刺刺笑稱「我們上兩個班,每天都在上班。」如今,她們從原先一開始只有他們三人,到目前已有一群共同奮戰的團隊夥伴,「特攻隊也算是從以前就很支持我們的跑友,所以我們就有一次正式招開招募,比較算是志工。」於是乎,好時光特攻隊因此誕生,她們說,就是喜歡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就連經營都要充滿活力歡樂。
10644892_848803435130899_7441940106252892937_n
好時光特攻隊
「某方面我們目前還蠻像社會企業的,就是賺得錢可以活下去,但是比較像是做公益。」目前好時光不僅是一個跑團,更是好時光創意生活公司,「我們公司的宗旨就是解決女生在運動上困擾,譬如說女生想運動卻都不知道怎麼開始,或是偷懶,我們想要做的就是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也還在摸索用什麼樣的方式比較適合。」小胖說,目前最困難就是公司需要規模化,要有營利來源和商業經營模式。

小女子強力的教練團隊──師大田徑(帥哥)隊+每季結業跑

「去年的話就是我們三個帶跑,身兼工作人員;今年的話我們有請師大田徑隊的教練進行帶跑,他們都是田徑隊的選手,男女都有,也有幾位是國家代表的金牌選手,是固定的教練團。」小胖說,因緣際會剛好是我們朋友的朋友,所以得以認識和邀請。「對他們來說,這裡也是累積教學經驗的機會,因為很難得有一個地方可以一次教一百人。」刺刺說。
10362768_799130393431537_6328199331160109684_o
在這一季十週裡,好時光的教練群會設計菜單,不只跑步,每一週都會做不同的運動,可能有肌力訓練,或者是間歇訓練,刺刺說,「我們還是希望可以透過輕鬆的方式,告訴大家正確的運動觀念,不是只是玩樂,或只是來跑步就好,你要做一些肌力訓練,以免身體負擔不了。」
10445987_853071328037443_1086794933746797601_n
10394606_793487087329201_1955766493869902655_n_副本
在好時光歡樂跑步的運動概念下,仍然相當注重基本的訓練,「每週會有不同的教練主講,每次三個,熱身其實也算是他們設計菜單的一部份,後面會有主菜單,看是跑步還是肌力訓練,最後收操。」小胖說,其實我們也一直在摸索更好的教學方式。
採訪當天,也是其中一位教練的生日,她們準備了一個大蛋糕,與跑友們於運動結束後一起給予驚喜和祝福,儼然是一個歡樂的跑步大家族。
10704268_866250940052815_6934075963750592034_o
相當可愛的教練群
此外,好時光每一季結束前,每一般都會有結業跑,都在同一天舉行,前三名的會有獎品。小胖說,測驗的地點每次都不太一樣,有去公館河濱、大安森林公園,每一次測驗也都有不同變化,像是第一季有分挑戰組和輕鬆組;第二季就是用距離,而非速度去評量;而這一次統一進行六公里,是自己跟自己過去的成績和速度比較。
1655735_875519005792675_7679733348641809468_o
小胖為此次秋季班結業跑前三名頒獎

10628926_875519499125959_5153380435003935887_o
歡樂的結業式

專屬女孩的清新風格

1899886_755211664490077_1771944433_n
10639657_855713794439863_6726712406696539659_n
蝴蝶結是他們的標誌
「我們會想朝網路發展,成立自己的網站和app,這樣才會接觸到更多的人。」目前「好時光同樂會」臉書粉絲團累積到是四千五百人,她們獨特的清新風格,擄獲許多愛跑步和愛運動女孩的心。
10156084_766237973387446_1951500218943853962_n
「這個文宣我們找了插畫家,放在臉書的粉絲團,我們會找插畫家也是因為希望好時光有一種文創清新的風格,和一般運動粗曠有另一種分別。」小胖說,你若已經不喜歡運動了,海報又很醜,那不就更不想接近了,所以會希望有一點可愛的風格,讓大家覺得運動也很有趣。
10153051_865974776747098_5096319872759446039_n
但是粉絲團也讓她們遇到最大的困難,「有一天我們的粉絲被人檢舉,就突然被關掉了,檢舉我們散佈廣告訊息,但問題是我們沒有錢買廣告阿?那時候已經累積到兩千人。」刺刺說,申訴也沒用,臉書粉絲團這是很辛苦累積的過程。
「很多女生都很喜歡女生一起跑步的感覺。」接下來,她們於今年底12/7要舉辦一場「北一綠跑」,刺刺說,「因為我們都是北一女的,路程很短,跑仁愛路,其實純粹是同學會的概念。」目前北一綠跑的粉絲團已經突破一萬個粉絲,可見她們三位小女生的熱情魔力。未來,她們還會帶來什麼樣的創意跑步與女生運動的火花呢?實在讓人拭目以待。

和Indian Creek的感情路

DEA18322
公路旁高聳的磚色砂岩堡壘是Indian Creek的特色
文/易思婷(小PO)
圖/David E. Anderson

四年前我帶了個美國朋友到台灣攀岩,第一天我們去了龍洞,第二天還是去龍洞,第三天早上媽媽問,「今天去哪兒?」「龍洞!」「又去龍洞?昨天不是去過了嗎?」當下把我拉到一旁:「也不帶朋友去別的地方逛逛?人家難得來一趟台灣,天天都去龍洞,也不會不好意思。」冤枉啊,朋友就是想攀岩,人家還巴不得天天去龍洞,我的確善盡地主之誼啊。
攀岩人的旅行的確和一般的旅行不太一樣,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造訪同一個岩場。美國每一個可稱為「目的地(destination)」的岩場,哪一個沒有至少一千條路線?怎麼可能在一個攀岩季就消化的了?更何況較困難的路線需要多爬幾次才能完攀,更加困難的路線可能要再過幾個攀岩季才有把握;又或者某條路線實在太過經典,爬過一次兩次還欲罷不能,還想多爬幾次云云。如果持續攀岩,幾年下來離家最近的岩場(home crag)怕沒有造訪過百次,就算是我這樣的流浪攀岩者,美國西岸的著名岩場,哪一個沒有去過五次十次?
而這也是我和攀岩區建立感情的模式,所謂一回生、二回熟,如果再加上美麗深刻的回憶,那我跟這個攀岩區就可以海枯石爛、此情不渝了。
我第一個愛上的攀岩區是約書亞樹國家公園(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且是一見鍾情的。第一年造訪就onsight了生平第一條5.9的路線(註:onsight,亦即第一次嘗試即完攀),之後每年造訪 onsight的級數就往上再推一級。後來若是在新的岩場受挫,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趕緊回到約書亞樹,看看究竟是真的退步,還是還沒有適應新岩場的岩質和攀登型態?這兩年在約書亞樹的表現難以突破,只是往日的甜蜜時光歷歷在目,提起約書亞樹我還是立刻豎起大拇指。
和一些岩場的感情路就比較曲折,Indian Creek就是好不容易才追到的。
P1110666
路線Rock Lobster
開始攀岩的時候,我就想要利用攀岩技術登山,那麼就一定得學會爬裂隙,因為裂隙是高山岩壁上最容易依循且可以保護的天然特徵。學爬裂隙,美國是個好地方,尤其是Indian Creek。Indian Creek位於猶他州,進入景區,公路兩旁立著一座座的沈積砂岩堡壘。沿著略嫌陡峭但不長的接近步道到了岩牆底下,幾十條裂隙一路排開,聲勢驚人。
Indian Creek的裂隙長且均勻,選擇好特定的裂隙大小來練習技巧,可以連著十幾二十米都重複同一個動作。對該個動作的耐力若還沒有訓練起來,或是該裂隙的大小要求的技巧很難休息,兩手臂報廢速度即快,下來之後肩、背、上臂得軟癱個好一陣子。砂岩中的裂隙角度垂直,Indian Creek的路線基本上從5.10起跳,最好要能先鋒5.11以上才能夠好好地培養感情。
2008年第一次和Indian Creek碰面,那是三天的裂隙攀爬課程,為了不浪費分毫的學費,對教練架好的每一條路線都不推辭。其實我第二天結束後就不行了,我絕不說不的原則,讓我在課程結束後連休七天。
IndianCreekGear
在Indian Creek爬裂縫需要準備許多cams
第二次去居然已經是2012年,四年的空白主要原因還是繩伴難找、裝備不夠。Indian Creek的裂隙長且尺寸均勻,有名的挑食又貪多,印象中,看過最嚇人的裝備列表為需要某個大小的cam十二個!!(所以該條路線到現在我還是沒爬)四年的光陰讓我在爬裂隙的技巧上進步了很多,top rope完攀了許多難線,偏偏嘗試先鋒的時候,儘管放裝備一點都不需要花腦筋,還是吃虧在耐力不夠,先鋒與top rope的差距遠比可接受的範圍來的大,流下不能輕彈的女兒淚。
後來好像又零星地去了一兩次,除了因為反覆地塞裂隙而腫脹酸痛的左腳踝,其他卻是春風了無痕的沒啥印象。
puma-catwall-indiancreek-theme
Indian Creek攀爬一景
今年十一月初挾著剛爬完Salathe Wall的意氣風發,再度來到Indian Creek。開始三天也許是一起攀爬的人太多或是步調不同,也或者是尚未找回感覺,與Indian Creek老鬧彆扭爬得不太開心,又流下不能輕彈的女兒淚。休了兩天後,平心靜氣地閱讀guidebook,先找些適合自己風格的路線爬,首先完成了以前先鋒過卻沒有完攀的路線,心頭一寬,居然onsight了好幾條好線,也開始願意接受挫敗嘗試更具挑戰性的路線了。
還記得離開前的第二個攀爬日,先鋒Jane Fonda’s Total Body Workout,如同名稱所建議,這條以喇叭口的寬縫開始、到漫長的窄手縫、變化成手縫、大手縫、最後以拳頭縫結尾的40米路線,讓我像是做了全身的有氧運動一般大汗淋漓全身虛脫。
Thanksgiving
砂岩牆上列出的裂縫平整,在岩面上找不到岩點使用
接著先鋒Crack Attack,又是好一段窄手縫最後進入重頭戲的疊手指難關,需要使用Black Diamond 0.75號那一個cam來保護,BD以綠色標示該個大小的cam,我首先拿起掛在左邊的綠色x4,兩手指居然扳不動開關,頹然放回,好險右邊還有個綠色的camalot,趕緊換手塞縫速速拿起該個cam塞入,哪知道這一折騰,我的onsight機會也被折騰掉了。x4是BD較新的產品線,比起招牌Camalot,x4的手柄較細較軟、開關的接觸面積較小,的確比Camalot來得稍微難扳動,但是我萬萬沒想到我會累到連這樣的力氣都沒有。傳說中的Indian Creek虛脫(The Indian Creek Pump)我終於在這一天體會到了!雖然沒有完攀該條路線,卻對Indian Creek有更深層的認識,妙啊,難道我終於愛上Indian Creek了?!
阿拉斯加襲來的冷氣團極為強烈,Indian Creek愈來愈冷愈來愈冷,今年在那兒的最後一條路線Rock Lobster,是岩壁上綻開的一條縫,大手、手、小手、疊手指,疊手指那一段是難關,第四天攀爬日我嘗試先鋒過沒有完攀,本來希望離開之前能夠完攀,只是烏雲密佈與近乎零度的氣溫,加上每一步手腳都得接觸那天根本沒有機會曬到陽光的裂隙內部,我愈爬愈冷,有冰攀的fu。疊起的手指一點知覺都沒有,鬥志全失的我最後還是拉裝備了事,給終於死心塌地愛上Indian Creek的我再度造訪的理由。
不過這次我得讓Indian Creek多等等,多年爬裂隙下來我現在的罩門就是疊手指的大小,也就是介於BD紫色到綠色cam的大小。也許可以在當地找一條該大小的裂隙,掛上一條繩反覆練習,但是根據高人指點以及自己的心得歸納,我應該多爬運動路線尤其是開放式手點多的路線來培養力量,因為我不是不懂疊手指的技巧,而是疊手指之後掛不久,更遑論放開一只手來放保護了。力量和願意少放幾個保護接受較長墜落的膽量才是我欠缺的。不過Indian Creek你也別太擔心,我不會讓你等太久的。


作者介紹/易思婷
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她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她的冒險本質。她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她說。
個人網站:Chick from Taiwan

馬祖漫跑(下)~南竿東北角日出、山線巡跑順訪雲台山

文、圖/何若君
天公作美,媽祖和馬祖都對我很照顧,天氣很適合跑步,分幾段跑很輕鬆,想去的點都能繞進去逛逛,如果不是用雙腳跑過,我對馬祖可能感覺沒那麼深刻。感謝馬祖馬拉松主辦單位分享路線和路標資源,以及林能章大哥耐心解說並提供建議,讓我雖錯過賽事,仍可選擇悠閒來去可快可慢跑跑逛逛,渡過很棒的跑步假期。
15829674411_c235147ec7_b

南竿東北角日出

前一天北竿的溜滑梯和滑水道坡度很嗆,南竿也沒在客氣,其實海拔落差不大,就是一路高高低低的陡坡,有幾個小段陡的程度跑下坡時要有點跑之字坡或側身交替,不然跑藝不精的我會有一路滾下去的恐懼,上坡則是幾乎無法跑。
15646128718_f0f9ac6007_h
在馬祖停留的最後一天,一大早天未亮,出門往東北角跑,沿著牛角村上方一條通往垃圾處理場據說是戰備道的路往海邊跑,這條路上有幾個缺口可以看到有小島點綴的海景和日出,可惜我為了找最適合看日出的地點和時間來來回回跑了幾趟上下坡還是錯過了最佳地點和時間,不過,不影響我的跑步興緻,涼爽不冷的清晨,有遼闊的海景和無車無人的小徑在眼前展開,當然是跑得很開心。
15211587204_50b7b8f793_b
東北角牛角日出
15807917016_a60bff749a_b
有遼闊海景的濱海道
15646719080_4fc0071a5d_b
接近垃圾處理廠,路旁擺放著漂流木裝置
15829674601_26267c4fb5_b
有老人與島嶼的風景
15645743649_f7bb2349e6_b
海濱有個碉堡
繞過東北角看完日出,沿著陡得不得了的下坡回到民宿吃早餐,老闆答應我早上退房後寄放行李,下午不管何時回來都可以借用浴室盥洗,再清清爽爽搭機回台北。今天的目標是跑完南竿還沒跑過的路線,從民宿附近的介壽村出發,沿山線公路跑,參觀北海坑道、鐵堡、濱海的津沙村,順道造訪雲台山,再接海線公路回位於福澳村的民宿。
15212120883_5f53acf80e_b
整裝後退房出門,驚喜發現今天有漂亮的魚鱗天空,早晨還涼爽時,伴著微風和這樣美麗的天空跑步真的很享受
15645743629_9e63d03bf4_b
15829674531_d06bf66e4f_b
漂亮的天空讓風景更增色

南竿仁愛村

南竿北海坑道
規模比北竿武砂北海坑道大得多,通道成井字型,裡頭非常涼爽可以划船,可是,我還是比較喜歡北竿午沙坑道,有種樸拙神秘的感覺。
15833112682_666157346a_b
15211587014_564c066b31_b

鐵堡
據說是藍眼淚經常造訪的地方,不過我造訪馬祖的時間已到了藍眼淚尾聲,很難有機會看到。
15829674461_e93ba49bdf_b

南竿津沙村
過了鐵堡沿山線公路跑着就會看到津沙村,從公路旁下石階步道接到金沙村的新建築聚落,另一頭大多是傾圮的舊建築廢墟,其中有一棟整修作民宿之用,有個望海的露台適合發呆。
15645743479_62d1e3cfdd_b
15646400047_42fbdbc6bf_b
15645743519_bb80e0e941_b

南竿雲台山
小百岳 no. 98,248m,馬祖第二高峰,第一高是北竿壁山298m。
說到雲台山,是民宿主人第一天來接我時就叫我要去看看,說是「小百岳」之一,只是北海坑道過後的山線公路一路上坡,讓我過了津沙已開始走走停停,腿有點累肚子也餓了,原本決定雲台山不去了(這個時候任何上坡路段能捨都想捨去啊),還不爭氣地看了路旁公車時刻表(是要等到天長地久才會來的公車,不考慮),就在被正午的烈日和連續陡坡磨得意志消沈的時候,突然有輛車停在路中間,車窗搖下「被我遇到了齁,就說這種坡不可能全程用跑的嘛」是民宿老闆!他出來買便當順便開車晃晃看我跑到哪裡,問我要不要吃便當,其實很想收下便當在路邊吃,只是這樣一鬆懈,吃了便當想睡個午覺什麼的,怕後面要繼續跑更覺辛苦,於是堅毅的婉謝他的好意。接著,魔鬼老闆又說「雲台山就在前面600公尺,妳該不會想跳過吧(驚!他怎麼會知道!),都這麼近了,一定要去喔」。就這樣,我順便撿了本來要從行程刪掉的小百岳雲台山,從一段公路陡坡直上到軍情館,就到了立着一顆石頭寫雲台山。
15831547005_58e03cca38_b
完成雲台山之後,一路順著陡坡往下,輕鬆多了,來到清水村的便利商店吃午餐,休息一下再沿著濱海木棧道走回福澳村,結束完美的馬祖跑步旅行。



作者介紹/何若君
30歲以前不怎麼喜歡運動,是個放假只有逛街、聚餐、美容保養、窩沙發、長假出國旅遊,鞋櫃裡只有高跟鞋的上班族。2006年因緣際會開始比較密集爬高山,目前造訪過54座百岳,玉山、雪山、武陵四秀、嘉明湖是老朋友路線,經常走訪。2012年為了一圓跑步環島蘭嶼的夢想開始練跑,跑完蘭嶼環島37公里,自認是人生距離馬拉松最近的距離,於是報了全馬,想說嚐一次42.195K是什麼滋味,不料一試成主顧(咦?是這樣說的嗎)。現在登山和跑步是生活的一部分。

最具優雅風範的三鐵王者:Craig Alexander

c1
文/王志袁(J帥)

小名Crowie的Craig Alexander,可謂鐵人三項世界中無論在實力、聲譽或風範上都屬最頂尖的職業選手,以王者稱呼絕不為過。首篇的三鐵名人點將錄,自然是留給了最具優雅風範的王者-Craig ‘Crowie’ Alexander。

【與鐵人三項結緣】

1973年出生於澳洲雪梨的Crowie,從小就是個熱愛戶外運動的男孩,在接觸鐵人三項前,可是踢了13年的足球選手喔。如果要說Crowie能有今時今日的亮眼成績,從小在足球訓練過程所累積下來的雄厚有氧耐力底子,確實為之後三鐵之路打下良好基礎。
高中畢業後,Crowie開始了他半工半讀的生活,白天在雪梨大學唸書,晚上或假日則在附近大學跟一家牛奶工廠打零工,直到後來動了疝氣手術後,為了恢復身體的健康,Crowie開始游泳及跑步,後來也在朋友鼓勵下買了生平第一台腳踏車,並也在20歲時參與了雪梨當地的一場鐵人三項賽事,從此與三鐵結下不解之緣。
c2
大學畢業後,Crowie找上了曾獲得1968年墨西哥奧運4x200m自由式接力銀牌及4x100m自由式接力銅牌教練:Greg Rogers指導他的游泳,在每週20-30km的密集游泳訓練下,補足了他在游泳項目的弱勢。
至於單車訓練呢?十多年來,Crowie每週二四固定與一班十多名車友在清晨五點準時開始練騎,風雨無阻,並且練車路線十多年來從沒變過。起初會有這樣的安排原先是讓一些車友練完車後還趕得及回去上班,固定的路線讓彼此在練習時間上也容易掌控。但漸漸地,當Crowie有了自己家庭及小孩後,在孩子起床前練完車,回家後能與一家人共同吃份幸福的早餐已然成了一種屬於Crowie的獨特生活模式。
堅強的底子、名師的指導以及強大的自律性,這三者的融合即將擦亮一顆閃耀的三鐵明日之星。


【職業生涯】

Crowie真正成為職業三鐵選手已經是29歲時的事了,在轉任職業選手初期(2002-2005年),他總計就拿下19座鐵人三項冠軍,大多是51.5km標準距離賽事冠軍,但也有幾場半程超鐵(70.3 mile)桂冠,充分展現出他在速度及耐力的優異素質。
c3

c4


Crowie真正綻放光芒是到2006年,時齡33歲的Crowie在首屆舉辦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清水市(Cleverwater)的IRONMAN 70.3世界冠軍錦標賽中,在前兩項游泳及單車結束後,只領先第二名的Simon Lessing約20秒的差距,但Crowie在最後的21.1km路跑中跑出了1時12分的超水準演出,以總成績3時45分一舉奪下冠軍,開啟Crowie邁向世界頂尖選手的重要一役。也因為這個冠軍,讓他直接獲得前進位於夏威夷KONA的2007 IRONMAN世界冠軍賽(140.6 mile, 即226km)的資格權。



2007年的Crowie依舊勢如破竹,接連拿下四座IRONMAN 70.3的冠軍。挾著此股氣勢到了IRONMAN KONA,卻碰上此生最難纏的對手──Chris McCormack (Macca)。
Macca成名的比Crowie早得多,早在1997年時,就已拿下ITU的世界冠軍,而這時的Crowie才剛開始練習鐵人三項不久。同時也是2006年IRONMAN KONA的亞軍,對於這一年才首度參賽的Crowie而言,彷若是場像偶像致敬的賽事。
比賽過程果然也豪無冷場,這兩人從3800m的游泳、180km的單車項目都始終緊咬不放,即使出了T2,Macca也只領先Crowie不到30秒的距離,但Macca最終馬拉松項目跑出2時42分,硬是贏過了Crowie的2時45分,這一來一往,最終Macca就以3分半的差距打敗Crowie,贏得冠軍。
c5


這一場比賽的打擊,讓Crowie更努力訓練,因為在他的字典裡,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c6

一年後的2008年,Crowie重回KONA,僅管在前兩項目中都不是處在前幾名的有利位置,離開T2後一度還落後領先者達8分半鐘,但穩健的配速,讓他再度在馬拉松項目跑出2時45分的單項第一,總成績比起前一年再進步2分鐘來到8時17分45秒,首度獲得IRONMAN世界冠軍,而這一年,正好是IRONMAN發展至今的第30年。
c7

回到30年前,IRONMAN不過就是一群住在夏威夷當地且熱愛運動的人在茶餘飯後所閒聊的話題,他們決定把當地著名的年度三大賽事:懷基基游泳賽(Waikiki Roughwater Swim)、歐胡自行車環島賽(Around-Oahu Bike Race)和檀香山馬拉松(Honolulu Marathon)結合在一起,並提出若誰能在一天內同時完成這三大賽,我們就稱他為鐵人(IRONMAN)。
在IRONMAN發展的第30個年頭拿下冠軍的Crowie,自是意義非凡,看著一旁蟬聯后座成功的Chrissie Wellington (2007, 2008, 2009, 2011四次IRONMAN世界冠軍),你猜得到Crowie在想什麼了嗎?
c8
是的,沒錯,他要衛冕!
c9

2009年,Crowie再度以馬拉松單項第1的速度(2時48分),挽回在單車項目結束後足足輸給後來總排第二名的Chris Lieto 12分鐘以及總排第四名的Macca 3分鐘的差距,以總成績8時20分21秒成功蟬聯冠軍寶座。
c10
c11
c12
(設計對白)
Crowie: 我終於衛冕成功了.
Chrissie Wellington: Crowie, 可是我三連霸喔…

來到了2010年,欲完成三連霸創舉的Crowie,再度碰上了死對頭Macca,在單車項目結束後,Crowie足足落後Macca達8分鐘之多,僅管Crowie急起直追,跑出了2時41分59秒,創下他在此賽道的馬拉松項目最快成績。
c13

無奈Macca也在Andreas Realert的刺激下,跑出2時43分,以8時10分37秒硬是搶下冠軍;同時Realert也跑出2時44分的馬拉松成績,以8時12分17秒拿下亞軍,將Çrowie硬是擠到了第4名去。
Macca與Raelert此兩人在馬拉松項目的對決,也常被形容是自80-90年代的Mark Allen與Dave Scott之後,最精彩的一場PK戰。
c14



【王者再起】

衛冕失利,不只失去了冠軍,Crowie同時也失去了鎂光燈焦點,2010-2011年初,當外界都開始質疑38歲的Crowie是否已失去競爭力,選手的黃金年代已過的時候,他沉潛、他檢討、思索著如何再起!
c15

評估一名選手的強弱,絕不能以單一場比賽來看,而是要把時間點拉長至三五年甚至十年,看這名選手如何在高峰時仍保有謙遜學習的心,也看這選手面對低潮時如何自省。
Crowie開始調整訓練方向,這一年他做了許多的調整,首先,他找來了IRONMAN 傳奇人物,6次獲得世界冠軍頭銜的Dave Scott當他的教練;再者,他也認清自己的速度與爆發力已不如20多歲的自己,為了保有肌肉的在長時間競賽下的強度,他在冬天增加了許多的重量訓練的課表,增強身體的素質與強度。最重要的,他開始正視自己一直以來單車不具侵略性,只能靠馬拉松項目逆轉勝的問題,Crowie開始把單車列為最重要的一項訓練。同時也換了新的單車贊助商,正式結束與Orbea的多年合作關係,Crowie改投Specialized懷抱。而Specialized過去幾年都是Macca的指定贊助商,這一來一往的戲劇轉變,真不曉得是命運安排還是種純粹巧合。
c16

這一年Crowie勢在必得,他先在IRONMAN 70.3世界錦標賽中拿下冠軍,相隔一個月後再度回到KONA,一出場就展現過人氣勢,游泳跟著領先集團一同上岸,單車項目也創下他史上最快記錄-4時24分,比前三年平均還要快上10多分鐘,再靠著無人能及的速度以2時44分跑完馬拉松,讓其他對手難以望其項背。
c17

最終不只創下KONA賽道上至今最快的完賽成績:8時03分56秒。同時Crowie也成為了史上第一位能在單一年度囊括半程及全程超級鐵人三項的世界冠軍。他用這兩座冠軍正式向世人宣告:我38歲,我依舊很強,我仍然是王者!
c18


【王者謝幕】

僅管王者回歸了,但逐漸老化的年齡以及長年的背疾隱憂,對一名職業運動員而言,永遠都是最沉重的打擊。2012-2013年的賽季對逼近40大關的Crowie而言,仍然拿下不少座冠軍頭銜,更在IRONMAN Melbourne賽中,以7時57分44秒成績獲得冠軍,馬拉松項目更跑出2時38分的驚人水準。
c19

但不可諱言的,Crowie已經不如前幾年拿冠軍拿的這麼輕鬆了。在2012年的IRONMAN 70.3世界冠軍賽,遭遇足足小11歲的德國特快車Sebstian Kienle擊敗,區居亞軍。
c20

難而最大的挫折正在等著他,2012及2013年的KONA大賽中,Crowie無論在單車或馬拉松項目都有大幅的退步,單車掉出了4時40分之外,以往最擅長的馬拉松別說要跑到2時40分,這兩年的Crowie連跑進3小時之內都有困難。當然更別說要拿冠軍,Crowie連前十名之列都擠不進去。
就當外界都議論紛紛Crowie是否就此退休,如同Macca或Wellington一般走入傳奇的歷史迴廊時。2014年的10月,Crowie依舊回到熟悉的賽場,僅管少了許多鎂光燈焦點,但他不以為意,他早已體認到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他想呈現的仍是一個優雅的風範,讓世人永遠難以忘懷的身影,成績? 還重要嗎?
c21


【家庭才是最重要的補給站】

除了比賽場上的王者風範以外,Crowie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他從不吝嗇與大家分享他的家庭生活及育兒經,他與太太Nerida從結婚至今已有15年,育有1個9歲女兒Lucy及1個5歲的兒子Austin。
c22

Crowie更多次在受採訪時強調他的家人跟兩位寶貝小孩才是他此生最重要的資產,Nerida更是他最大的贊助商,不只幫他打理所有的比賽行程,更是他的心靈導師,在他邁向巔峰時提醒他謙遜;在他失意時鼓勵他莫忘初衷,家庭幸福才是Crowie此生最重要的榮耀。
c23

在2014 KONA大賽前的一個月,Crowie接受Outside online專訪表示,其實2013年KONA賽後,他就已決定退休不再參賽,但當時4歲的小兒子Austin經校方評估仍不適合上學,才讓我們有機會在今年再見一次Crowie的身影。
但明年他的兒子已經確定要背起書包上學去了,因此Crowie也已然決定回到澳洲長住、工作及陪伴孩子成長,未來或許還在比賽,但選擇將會是澳洲當地的賽事或短距離賽,以後將不再會有這麼多長距離鐵人賽以及長途飛行了。
c24

Crowie已經42歲,無論是因為多年征戰下來的傷疾,或是家庭的因素讓他決定轉換人生的跑道?沒有人知道,或許他會再起,或許他就此退休,或許也不用再多少年,Crowie創下的記錄也終將被打破,也必然會有下一個王者出現取代Crowie。但如Crowie所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頭銜不是世界冠軍,而是「父親」
我們相信,王者終將出現,但永遠不會有人取代得了Crowie所散發出來的風範!
c25


Craig Alexander小檔案

小名:Crowie
出生日期:1973/06/22 (42歲)
出生地:澳洲雪梨
居住地:澳洲新南威爾斯
身高:180cm
體重:68kg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著作:As the Crow Flies: My Journey to Ironman World Champion, 2012年, Ingram Publisher Corporation出版.



參考資料來源

3. IRONMAN官網:http://www.ironm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