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昇諺大哥的鐵人生活】-『NRG2perform松運分部』


2010年暑假前,當我正在煩惱暑假找不到地點教游泳的時候,在一次比賽中透過許小薇介紹認識了現任松山運動中心副執行長Jovi羅威士,當時我已經開始打算漸漸退出鐵人賽場,專心找工作賺錢,Jovi很阿撒力的幫我安排在松運帶暑期游泳班,暑假兩個月專心教學,但訓練也荒廢兩個月,忙著賺錢過生活,沒有空閒時間可以訓練,心中一直帶著一點遺憾,暑假結束後Jovi不斷鼓勵我,在松運這個大家庭中可以賺錢和訓練兼顧,而且松運執行長與 Jovi帶領的夥伴們都熱愛運動,松運給我歸屬感也帶給我家的感覺,暑假結束後就決定開始恢復訓練,回到鐵人賽場上,也希望能為松運盡一點心力。


NRG2perform是我的教練Craig Johns成立的Endurance Club. NRG2perform是Energy to perform的縮寫,Craig成立這個隊伍主要提供民眾參與游泳、自行車、跑步與鐵人三項的訓練,也提供課表、團練等等,NRG2perform成立至今將近兩年,隊伍成立之後每週三傍晚固定進行跑步與游泳的團練,剛開始的幾個月參與的人數約在10-15人左右,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的外國人,他們在工作成功,在賽場上也是頒獎台的常客,但卻因為每個人運動表現都很優秀,多數人對NRG2perform的印象是要成績很好的人才可以加入的隊伍,Craig發現這個現象之後,希望將NRG2perform的形態轉變,讓大家都能夠一起來參與,但當NRG2perform漸漸轉型時,Craig在2011年底收到沙烏地阿拉伯當地英國學校工作的邀請,離開台灣,而原有的週三團練也隨之停止。


 



鐵人團練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參加喔


 


而雖然Craig不在台灣,我還是習慣在禮拜三傍晚到田徑場做間歇訓練,幾個學弟也跟著我每週三一起訓練,當時Jovi覺得松運是一個非常適合鐵人三項訓練的地點, 這樣固定的團練就這樣停止很可惜,熱愛鐵人三項運動的Jovi希望我能幫忙帶每週三團練,提供愛好鐵人三項的朋友一個固定聚集訓練的機會,對鐵人三項愛不釋手的我,當下就答應幫忙帶團練,一起推廣鐵人三項運動。起初我們先在社群網站上成立一個社團”NRG2perform松運分部”,加入一些我們認識的鐵人朋友,記得第一次恢復週三團練時人數大概十來個,一個月後的團練人數增加到接近二十個,朋友們一個拉一個,到現在社團成員已經破200人,15歲到65歲,不限年齡,至今每週三參與團練的人數屢屢突破50人,鐵人團幾乎佔據整個台北田徑場!


 


 


 


鐵人軍團佔據整個台北田徑場嘍!


 



 


間歇訓練有帥氣的學弟幫忙配速


 



 


享受流汗的快感,記得面帶微笑喔


 


為了延續Craig的訓練,提供大家有效的訓練方式,每週三的訓練內容都不同,唯一不變的是週三固定先跑步後游泳,其中一定有一項是間歇訓練,訓練從熱身、伸展操、分解動作(馬克操)、主要項目、補強、收操,訓練課表多變化,訓練過程中自我要求,身體若有不適可斟酌減量與休息,分享到這裡,沒參加過團練的朋友一定會覺得這樣的訓練很硬很辛苦,但其實團練時氣氛輕鬆不隨便,大家互相競爭與鼓勵,教練不會強迫學員一定要把課表練完,除了可以訓練,也可以幫助紓解工作壓力、忘掉煩惱,盡情的流汗,享受虛脫的快感。


 



 


下水前的陸操


 



 


自從練了鐵人三項之後身強體壯,看我六塊肌!


 



 


慕名而來的男粉絲,從此愛上鐵人三項嘍


 


2012下半年,為了讓大家練得更有效果,在每週一增加了核心肌群的課程,核心肌群的穩定度可以幫助提昇運動表現,減少運動傷害,也可以塑造完美的體態,因此縱使核心肌群訓練很累,卻還是有爆炸性的人數報名參加。每次訓練後看大家分享訓練心得,一點點的小進步都讓我們很開心,秉持著推廣鐵人三項的精神與熱血,Jovi與Sam歡迎大家參與團練,對於團練有任何問題,都接受指教與改進,讓鐵人三項運動成長茁壯。


 



 


鐵人不能硬梆梆阿!


 



 


加強柔軟度在水中游的更輕鬆


 



 


一姐的筋很軟,難怪成績那麼棒!


 



 



 


NRG2perform松運分部歡迎大家一起參與鐵人三項。


"don1don"顧名思義為"動一動",希望能藉由此平台提倡國人運動風氣,及結交喜愛登山.鐵人三項.跑步.自行車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各種運動資訊及運動心得。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運動小知識】-『要怎麼在平地訓練高海拔的比賽呢?』

大部分的人平常都居住在平地,但是很少時間可以去山上練跑,除非是居住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在高海拔地帶練習有很多好處,特別是增加紅血球細胞數量,也就是提高身體攜氧能力。


大約海拔5000英尺的山地,就屬於菁英選手的訓練規格,所以,如果在越高的山地訓練,你每次呼吸的氧氣濃度就越低,換句話說,你的心和肺需要更努力的運作,才能將足夠的氧氣運送到肌肉,這反應在你的配速中,例如:如果在平地輕鬆跑的配速是9分30秒,那麼在海拔高的地方可能需要10分半到11分。


總之,還是有方法可以讓你在平地模擬高海拔訓練的方式,記住要用高品質的訓練來提升能力,雜亂的訓練可能會降低訓練品質。


★ 創造一個新的標準


首先,不要把高海拔的比賽配速和完賽時間看得太重要,這可能會給自己壓力,太在意配速,一旦速度變慢就會變的沮喪,只要放輕鬆,這就會是一場你表現最好的高海拔賽事。這樣的比賽唯一能夠考慮的就是─賽事的環境和地形,這就是你在訓練中需要去調整的部分。


★ 練多少,表現多少


身體並不知道配速,只知道可以有多少能力可以發揮,這個能力是用在訓練和比賽最完美的工具。訓練的時候,視自己的身體狀況為標準(呼吸頻率),這是最好的指標,一般來說,跑者會犯的錯就是太專注於心率錶和配速,例如:如果睡眠不足、補給不夠和過度緊張,就算輕鬆跑也會變的令人難受,這時候執著於超過自己負荷的配速,會影響到隔天的身體恢復狀況,同樣的道理也用在比賽上面。


在又濕又熱的天氣,如果以自己的身體狀況做調整,速度會變慢,但是你的身體不會有負擔。考慮到比賽配速的話,會建議慢30秒,雖然你不知道比賽跑了一半之後會發生什麼狀況,用身體去感覺是最準確的,以呼吸頻率去調整速度快或慢,就是這麼簡單,在身體能夠承受的範圍內去配速,這是最好的比賽策略。


★ 提早到會場


如果可以的話,提早幾天住在比賽會場,這樣可以給身體一些時間適應高度,「以前我認為只需要提前24小時到會場就好,但是多次經驗下來,對我來說,至少2-3天是最好的。」Coach Jenny說。


★ 模擬賽道和海拔高度


奧運教練Kevin和Keith Hanson最著名的訓練方式就是讓選手模擬賽道中的任何一個小細節,以波士頓馬拉松為例,他們的訓練中增加下坡路段,長度就類似波士頓馬拉松的賽道。研究自己參賽的路線,再做具體的訓練,如果是山路,查出坡度在類似的山坡段訓練,或用跑步機模擬訓練;如果賽道有很多轉彎處,那就找一條很多轉彎的路線訓練;如果跑平路,那就在平路訓練。


模擬訓練可以讓身體適應賽道,而要讓身體適應高海拔,有一個方法,就是在大熱天下跑步,這時候身體努力降溫,或是在風大的環境訓練,提高身體耐力,當然,這跟在高海拔訓練的狀況不同,但是可以訓練你在環境不佳的比賽中身體的耐力,這適用於大熱天、潮濕的日子、風大的日子,或高海拔地形。


★ 隨時注意補給狀況


除了在賽季時飲食要均衡,很重要的,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碳水化合物,可以預防疲勞、脫水和高山症,這時候比平常需要更多的補給。要避免咖啡因和酒精,這會讓本來就承受高海拔壓力的身體更有壓力。


{參考資料:Runner’s World/Ask Coach Jenny}


"don1don"顧名思義為"動一動",希望能藉由此平台提倡國人運動風氣,及結交喜愛登山.鐵人三項.跑步.自行車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各種運動資訊及運動心得。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主題活動】-『《跑步,該怎麼跑》講座,Q&A大公開!』






昨天提到的《跑步,該怎麼跑》3張大圖解,
就是姿勢(pose)、落下(fall)、拉起(pull),

「地心引力對每個人都相同,跑步時,利用體重自然落下就能加速。」羅曼諾夫博士說。所以他才說跑步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要怎麼體會,就必須由身體自己去嘗試囉!


現在來分享師大分部場次的Q&A內容:

Q1:跑步的時候為什麼背部和胸部會有緊繃疼痛感呢?

羅曼諾夫博士:因為跑步的時候,手臂像「雞翅」一樣繃緊著,所以才有疼痛感,需要調整手臂姿勢。

Q2:為什麼練姿勢跑法腳會痛?

羅曼諾夫博士:那就是練太多練太快,不然可以找一個好教練,疼痛就違背了自然原理。(博士在講座中有提到,姿勢跑法最好的步頻是1分鐘180下,這樣最不容易受傷,但是一般人通常都160下,當步頻調高至180下,當然也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可能需要8-12週的訓練期。)

Q3:為什麼我的步距看起來比較短?

羅曼諾夫博士:跟落下(fall)角度有關,角度大步距較寬,對我來說,以前看到的大步距選手,步距都太寬了。

Q4:速度是跟步頻有關係嗎?

羅曼諾夫博士:跟落下角度有關係,角度越大速度越快,步頻增加只是附加的價值。

Q5:本來之前是前腳掌著地,但是容易受傷,之後改成全腳掌落地,還是會痛,難道是我該買一雙好鞋嗎?

羅曼諾夫博士:施力的重點其實不在著地,而是在拉(pull)的力量,跑步時,不要太專注在著地(不要太注重是全掌著地,還是前掌著地),而是專注在拉的力量。

Severin:只要著地點是足弓到腳趾這之間,就是屬於前腳掌著地。跑步時腳可以全掌著地,但是要記得80%的力量放在前腳掌,20%的力量放在腳後跟。

Q6:討論這麼多跑步姿勢的問題,那訓練心肺對跑步表現是不是更有效呢?

羅曼諾夫博士:我們的重力來自地心引力,不管過多久多不會改變,最大攝氧量也是天生的,怎麼訓練改變不大。舉例來說:lance Armstrong最大攝氧量超高,但是跑步姿勢很差,所以也沒辦法跑得很快。

博士在講座中還提到一句有趣的話:
「要是你40歲,一早起來沒有疼痛,要不是你死了,不然就是你是姿勢跑者。」 

希望大家都可以無病痛的快樂運動。







相片: 【主題活動】-『《跑步,該怎麼跑》講座,Q&A大公開!』<br /><br />昨天提到的《跑步,該怎麼跑》3張大圖解,<br />就是姿勢(pose)、落下(fall)、拉起(pull),<br /><br />「地心引力對每個人都相同,跑步時,利用體重自然落下就能加速。」羅曼諾夫博士說。所以他才說跑步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要怎麼體會,就必須由身體自己去嘗試囉!<br /><br />現在來分享師大分部場次的Q&A內容:<br /><br />Q1:跑步的時候為什麼背部和胸部會有緊繃疼痛感呢?<br /><br />羅曼諾夫博士:因為跑步的時候,手臂像「雞翅」一樣繃緊著,所以才有疼痛感,需要調整手臂姿勢。<br /><br />Q2:為什麼練姿勢跑法腳會痛?<br /><br />羅曼諾夫博士:那就是練太多練太快,不然可以找一個好教練,疼痛就違背了自然原理。(博士在講座中有提到,姿勢跑法最好的步頻是1分鐘180下,這樣最不容易受傷,但是一般人通常都160下,當步頻調高至180下,當然也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可能需要8-12週的訓練期。)<br /><br />Q3:為什麼我的步距看起來比較短?<br /><br />羅曼諾夫博士:跟落下(fall)角度有關,角度大步距較寬,對我來說,以前看到的大步距選手,步距都太寬了。<br /><br />Q4:速度是跟步頻有關係嗎?<br /><br />羅曼諾夫博士:跟落下角度有關係,角度越大速度越快,步頻增加只是附加的價值。<br /><br />Q5:本來之前是前腳掌著地,但是容易受傷,之後改成全腳掌落地,還是會痛,難道是我該買一雙好鞋嗎?<br /><br />羅曼諾夫博士:施力的重點其實不在著地,而是在拉(pull)的力量,跑步時,不要太專注在著地(不要太注重是全掌著地,還是前掌著地),而是專注在拉的力量。<br /><br />Severin:只要著地點是足弓到腳趾這之間,就是屬於前腳掌著地。跑步時腳可以全掌著地,但是要記得80%的力量放在前腳掌,20%的力量放在腳後跟。<br /><br />Q6:討論這麼多跑步姿勢的問題,那訓練心肺對跑步表現是不是更有效呢?<br /><br />羅曼諾夫博士:我們的重力來自地心引力,不管過多久多不會改變,最大攝氧量也是天生的,怎麼訓練改變不大。舉例來說:lance Armstrong最大攝氧量超高,但是跑步姿勢很差,所以也沒辦法跑得很快。<br /><br />博士在講座中還提到一句有趣的話:<br />「要是你40歲,一早起來沒有疼痛,要不是你死了,不然就是你是姿勢跑者。」 <br /><br />希望大家都可以無病痛的快樂運動。






"don1don"顧名思義為"動一動",希望能藉由此平台提倡國人運動風氣,及結交喜愛登山.鐵人三項.跑步.自行車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各種運動資訊及運動心得。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仲仁的大冒險生活】-『充氣舟初體驗─來去基隆嶼』


前幾年為了參加越野挑戰賽的必備項目「獨木舟」,準備平時訓練使用,上網買了一艘塑膠製的單人獨木舟,但又大又重! 去日月潭練一趟,運送的車及進出家門,甚至進出房間,都是一次重量訓練,後來在拍賣網站上發現原來有「充氣舟」這種東西。很心動的當下就買了一台,幾乎是最便宜的雙人充氣舟,附了二支槳及打氣筒等一堆配件,還免運費才4000元。


 


一收到很興奮地像剛收到新玩具的小朋友,匆忙打包揹上肩,在大雨磋沱中騎著單車狂飆到碧潭打氣下水,開心地獨自來來回回亂划了一個多小時,除了吊橋上零落的撐傘行人外,就只有後來到我下水的沙石灘前,一位穿著道袍道帽揮舞著招魂幡及不時甩動另一手鈴鐺「噹噹!」的中年女「師公」,及三四位各拿著香朝我的方向喃喃偶拜,有的幫忙撐傘,有的幫忙燒紙錢…雖然有點怪,也很不好意思,雖然是我先來,現在也不方便從那裡上岸..其他地方又太泥濘,開始有點發冷,也只能先再划到地方晃晃了~節哀順變吧!


 


這是我第一艘充氣舟第一次下水的經驗。


 



 



 


幾天後開著車載著充氣舟到基隆的海邊,想下海試試它在海裡行不行,因為充氣舟賣家po在YouTube上的測試,只有大佳河濱公園與龍門的雙溪河道。查了一下地圖,離台北最近的離島差不多是基隆嶼,在和平島到處繞了一下,看起來真的好近,吃了個超商便當與半升啤酒才找地方打氣下水。


 



 


翻過牆找到下水點。


 



 


 


 


沒單獨出海的經驗,下水不久後在礁岩附近幾個不及半米的連續小浪,竟然讓我緊張的有些手抖,加上一旁幾位盯著我看,或站或坐在礁岩上釣魚的人,讓我感到像要上舞台表演一般,夾雜了一些興奮,「…專心一點,千萬不要翻船…姿勢漂亮一點,要若無其事的鎮定樣…」心裡不斷地告訴自己~「要去釣魚喔~這台要多少~…」一位釣客問我。


 



 


一開始算風平浪靜,但到了大約一半距離的地方,開始越來越不對勁,風浪變得越來越大,而且方向不再單一,四面八方都會頻繁捲來白浪…一度以為將輕鬆完成的心情越來越沉重,後來我幾乎無法往基隆嶼的方向前進,只是一邊全神貫注地注意隨時努力操槳轉向從前後左右捲來的浪…一邊在心裡卑屈地默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從來不唸佛的我,不知不覺地「臨時抱佛腳」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我才逃離了那一區並且很靠近基隆嶼了。划進已經停了一艘漁船的碼頭,從我的船,望著堤邊高聳的水泥牆上綁滿了讓船靠岸的舊車胎。很放鬆地在避風港裡晃了一圈,考慮著要不要爬上岸,島上駐軍或海巡人員會不會跑出來…


 



 


「少年哎!從這裡上來啦!...」我嚇了一跳,原來漁船上有人。我把船固定在漁船身上的一串輪胎上後,爬上了船~


 


「吼~我很遠就看到你在過來…很危險呢~我在想你要怎麼過那一塊白白的亂浪區,你出門馬看一下天氣…今天是大流水,我們這台這麼大台就不好開了,阿你用這台玩具你也敢來,沒穿救生衣還穿雨衣…阿你等一下怎麼回去?....我們載你啦!太危險了啦!」與他亂聊了一下,身體又僵硬又冷得發抖,心裡也邊掙扎邊盤算著,要讓他載回去嗎?後來還是不想讓這段新經驗變成一半,咬著牙說我還是自己回去就可以了~


 



 


下水前先胡亂啃了二包帶來的科學麵補充熱量才上路。回程要進到白浪亂流區前,先非常輕鬆地划槳讓自己的肌肉休息一下,準備好才靠近亂浪區…不知是浪變小了,還是有過經驗又有準備的關係。這次雖然還是會累,但比想像中順利很多地通過了!之後就以愉快的心情拍拍照,偶而大字型放鬆地躺一下,感覺成功近在眼前。


 



 


但岸邊礁石越來越清楚時,竟聽到了個不尋常的巨大引擎聲,用非常快的速度向我靠近。突然覺得有股壓力襲來,回頭發現有台大白船。船頭尖挺翹得老高,二邊白色的超強水花水柱斜噴,像一把白色巨斧被直直地向我砍來!!!


 


我嚇得以為它沒看到我,趕緊高舉槳頭高高揮舞…趕緊又插下水划幾下槳,讓船不翻再揮槳…連續幾次後,它還是衝過來…我開始想著要棄船跳水的事了~快到最後極限時,整個腦門充血要爆…正準備要棄船時,它才急停下來。回頭才看到有穿橘色螢光衣的海巡人員站在船頭旁,一個拿小攝影機對著我,一個拿廣播器說:「剛才有人報案說你被海浪打出海了…我們現在要把你吊上來…」


 


「你們不要再靠過來了!我會翻船啦!我很安全,已經離岸不遠了!我自己慢慢划回去就好了!謝謝你們!辛苦了!但千萬不要靠過來,這樣更危險~」後來這船在我後頭,緩緩離一段距離跟著,直到更近岸邊他們才離開。這是我這艘船第二次下水的經驗。


 



 


總算快回到陸地了。


 



 


在一個睡的不太好的夜晚後,總想要做點沒做過的事。上岸後,走上小高點「皇帝殿」再看看基隆嶼,似乎只30分鐘腳程。


"don1don"顧名思義為"動一動",希望能藉由此平台提倡國人運動風氣,及結交喜愛登山.鐵人三項.跑步.自行車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各種運動資訊及運動心得。



【Wan’s音樂與馬拉松】-『NIKE+ SportWatch GPS』



   
"Are we running today?"  
隨著近幾年,路跑風氣在台蓬勃發展,越來越多人陸續參加路跑活動,在這繁忙的都市叢林裡,跑步成為新興的火熱話題,全台各地跑步社團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除了定期團練或者規律的自主訓練外,若有位貼身夥伴能隨時提醒、鼓舞著自己,那是件多棒的事情?試想看看,當你好幾天都沒有去跑步時,他就會告知你;當你突破了過去的紀錄時,他也會第一時間發出喜訊,如此體貼的夥伴,更能增加你我對於跑步的熱情,而那個夥伴,就是 NIKE+ GPS watch

自從 2006 年 NIKE+ 推出後,改變了人們過去跑步的習慣,跑步不再只是一個人的運動,即使沒有夥伴,只能一個人練習,但透過網路社群的分享,讓全世界各地的跑者可以相互打氣。產品最初只能透過感應晶片和 iPod 接受器紀錄著練習的資料,對於沒有習慣聽音樂跑步的人來說,這樣的組合似乎沒有太大吸引力,而陽春的資料紀錄,對於想要提升自我的跑者來說,實用度太低。



兩年之後,NIKE 推出了 Sportband,提供了更多的跑步紀錄,可惜仍少了專業的資訊,如不能記錄單圈時間(無法進行 tempo run),另外一個致命傷就是感應晶片的電池壽命,昂貴的替換費用是晶片最為人詬病的缺點。


這次的 GPS 手錶外包裝非常簡潔,空間妥善利用,沒有多餘不必要的浪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XqELGTGXNM&feature=player_embedded

持續改善產品的缺失,追求精進的 NIKE,總算在今年推出了首款的 GPS 運動手錶,顯眼的螢光綠色迎合了這季的主題配色,整體手錶的設計也具有時尚感,在配色呆板的 GPS 運動手錶市場中,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平常外出穿搭衣服也不會覺得突兀,對於年輕跑者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

令人驚艷的不只有外型的設計,僅有66克的輕量,讓跑者在跑步之餘,不會造成額外的負擔。手錶主要功能靠圖8的螢綠色主按鍵進行操作,包含衛星定位,開始和結束跑步等功能。當結束練習後,透過錶上端的晶片和專用 USB 連結,可以上傳至 NIKE+ 網站。 

這款 GPS 手表特別針對夜間跑者進行設計,只要輕拍螢幕,就可開啟背光方便夜視。而電池有很高的續航力。在開啟GPS功能時,可以維持8到9小時。即使參加5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也不需擔心會沒電。


跑者在初次使用手錶時,需要先輸入使用者名稱、體重等基本資料,習慣公制為距離單位的跑者也可自行設定顯示為公制 (km) 或英制 (mile)。而手錶可以記錄每次訓練的多項資訊,包含距離、總時間、步速、平均步速、跑圈時間*(註1)、卡路里、鐘錶等。   基本設定完成後,就可以開始練習啦! 在戶外*(註2)跑步前,按住螢光綠的主按鍵數秒後,就會開始定位,值得一提的是,這款 GPS 手錶定位非常快,在下曾經在比賽前,和友人的 Garmin 910XT 同步定位,時間比他的足足少了一分鐘,僅數十秒即可完成定位。   比較可惜的是,手錶防水功能並不突出,僅防潑水,若處於持續性大雨的環境下,可能有些疑慮。

接著介紹手錶對應的 NIKE+ 網站。

有趣互動的標語,讓人多了幾分練跑的動力 

當跑者將練習紀錄上傳到網站後,會跳出互動的視窗,舉例來說,創下最佳10K紀錄時,營幕會顯示『再快一點您就要被開罰單啦!』逗趣的語句。而不同的紀錄皆會有不同的圖示。


2012 光橋夜跑的總里程數 


每次練習後,都可以紀錄當天練跑心得 

結合 google map,除了畫出路線圖外,還有高度及步速的交叉對比 

地圖功能除了讓跑者紀錄之外,還可以和他人分享自己練習的路線。



圖中可以看到每一公里步速的改變,當表現不佳時,也可以從紀錄中自我檢討 

除此之外,網站還會比較使用者和同年齡層的其他跑者的數據,提醒自己是否該加強練習。並可以自己設定新的目標,在下最新的目標就是 燃燒吧! 卡路里  希望能在一個月內,燃燒兩萬卡路里。

最後要感謝 NIKE 提供產品測試,讓在下能參考 GPS 手錶的配速,順利完成嚴格的北海道馬拉松。 


通過起跑線後,按下手錶的一刻

註1: 跑圈計時可以選擇自動或手動跑圈計時,另外還有間隔計時方便跑者進行不同的訓練。

註2: GPS 需要在可看見天空的地方才可定位,若在室內,可使用舊款的感應晶片,紀錄里程。 

"don1don"顧名思義為"動一動",希望能藉由此平台提倡國人運動風氣,及結交喜愛登山.鐵人三項.跑步.自行車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各種運動資訊及運動心得。

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國峰的水中練功日記】-『芬蘭訓練日誌─游泳篇』




 


回到花蓮後,也回到每天早上和東華鐵人訓練的日子。9/18(二)早上五點半和東華鐵人,慣例在泳池前集合,慢跑到東湖,大家著三鐵連身衣,猶豫個幾十秒後紛紛跳下水,今天的游泳課表是來回游兩趟(每370m),清涼舒爽的湖水,游起來很鬆,一點都不冷,感覺可以一直游下去。光合多媒體行銷總監--Ryan昨晚來到花蓮,今天也特地早起來看我們練習。岸上只剩我跟翊豪,我隨著翊豪入水的撲通聲跳水,跟在他後面舒服地向前滑行,湖水的水溫和體溫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這反而讓我想起在芬蘭練泳的那些掙扎與幸福……那些水溫不斷想從身上掠奪體溫的日子。


 



 


【圖】此時是22:20,地點是離林萱萱租屋處一公里左右的海灘。在芬蘭的日子,有好幾次是晚上八點多以後才去海邊(天還沒黑也不能說晚上),有時是以練泳為目的;有時只飯後散步去看海景順便下去泡泡水。不管是什麼理由,我們都很喜歡海邊的天光。


 


 


 


【圖】走向海邊準備練泳。旁邊都是獨棟的住家,時常看到有阿伯、阿姨或小朋友圍個浴巾就從家裡散步出來,跳進水裡游個幾分鐘,浴巾包著再漫步回家。好像這個沙灘是他/她們家後院的超大冷泉似的。雖然台灣的家離這裡有好幾萬公里,但我也學習他/她們的悠閒,時常漫步出來,游泳完再漫步離開。


 


在去芬蘭前就問過林萱萱好幾次,Vaasa市有游泳池嗎?是有,但離林萱萱的租屋處很遠而且也很貴。所以林萱萱就去先幫我在附近探問是否有適合且可以游泳的開放式水域供我訓練。最後她幫我找到一處有救生員排班的海灘,是一處每當有救生員在時執班時就會升起求生旗的海灘,所以遠方的人一看到救生旗升起就知道目前有救生員在崗位上執勤。後來在練跑長距離時,在Vaasa到處亂繞之後,又發現好幾處可以游泳的沙灘。


 


這兩個月練泳都在海邊,既不用錢,又可享受美景,唯一也是最大的缺點是水真的太冰了!水溫大約都是在15度到20度上下,變化蠻大的,可能是因為洋流與陽光的關係。只要一沒陽光,水溫就低到只能下去衝刺個五分鐘就受不了的程度。20度的水溫還可以游上三十分鐘,但15度附近的水溫只能忍耐個五到十分鐘左右就想上岸,而且每次一上岸過不了多久,身體就開始抖個不停。雖然很冷,但對於準備226的我來說,游泳的訓練時間相對於其他兩項本來就比較不重要,只要每天能下水保持水感即可。


 



 


好幾次下水練泳時,風浪都很強,必須破浪前進。在波浪中游泳一向是我的大弱項,只要浪一大,沒有肌力的我就像無力的小舟一樣載浮載沉,游起來很費力,前進又不多。只有幾回是無風的日子,幾乎沒有風浪,游起來就像在平靜的水面上滑行似的。  其實風浪並不是最大問題,主要是這裡的海水溫度實在太低了,完全不是一個月前林萱萱在skype中所說的「不用擔心啦,有很多小朋友都在裡頭玩水玩得很開心」那種表面上看起來的水溫。到了現場後,的確有很多小朋友在水中跑來跑去,在水中衝上衝下的,一下倒立一下又向其他小朋友潑水,玩得不亦樂乎!還有泡在水裡閒聊的大叔或小姐們,他/她們悠閒地泡在水裡聊天,感覺一點都不怕冷。而我則是不斷與波浪與刺骨的海水博鬥前進,心裡想著「不愧是芬蘭人!」也許她們芬蘭當地人,在天生與後天的生活習慣下,這種水溫對他/她們來說才是「舒服」的。  而我每次下水前都很掙扎(或者說每次要跨出門前就開始掙扎)!!不斷地想:也許我在離開芬蘭前也會慢慢變成像芬蘭人一樣不怕冷吧?……不過這種事到最後一天下水都沒發生。矛盾的是像現在坐在家裡打字,卻已經開始懷念起那裡冰凍刺骨的水溫,和在裡頭奮力挑戰風浪向前游的感覺。那種挑戰自然力量的感覺總是令人恐懼,卻又令人涵泳玩索不已……。 


 


每次跑1.5小時以上的課表再直接跳下海中練完泳後,膝蓋都很緊、緊到痛,好像膝蓋裡的某個零件生鏽後一直嘰怪嘰怪地響似的,那種膝蓋的痠痛讓我完全無法正常跑。我猜可能是膝蓋骨裡的海棉組織忽然收縮的緣故,但只要溫度恢復後一下子就好了。到底是什麼原因,現在也還沒查清楚。不過自己倒是一點都不擔心,就像被芬蘭的海水用力捏一把似的,痛一下就恢復正常了,之後一點感覺都沒有,反而覺得它提點了我某些形而上的解悟……


 


一次突破一點點


 


讀著07/18(三)訓練日誌寫到:今天是昏睡日。從早睡到下午。四點鐘才被林萱萱帶出門跑步,要不然今天真想一整天都宅在家裡。最後我自己跑了2小時10分(林萱萱跑1小時50分),游泳25分鐘。今天換到新地點游泳,在Vaasa大學後方的小島上,人很多,但因為沒有圍游泳的範圍,旁邊又很多船開來開去,海草也很多,所以不敢游遠。


 



 


【圖】在有救生員的海灘處準備下水


 


在Vaasa有很多處可以開放游泳的海灘,我曾下水游的共有四處。只有一處有救生員執勤。因為都是陌生的水域,所以每次都要摸索好幾回才敢游遠。像是有救生員那一處的水域,完全沒有船經過,所以比較安全。在左手邊四百公尺的海裡頭有一顆接近一層樓高的大石頭,第一次來這個水域時我就很想游過去,不過沒有看過其他人游過,自己也害怕。後來每次去就多往前摸索水域的狀況,每次往陌生的水域多游一點點,直到一個月後有次和林萱萱跑到此處,她要繼續完成1小時的課表,我一個人下水練泳等她跑完,那時我所「熟悉」的水域只離大石頭約一百多公尺了,那天我就試著游游看,邊游邊看著那塊聳立的大石頭,快到時手掌忽然碰到許多像麻繩一樣的海草,嚇我一跳,但還好只有局部範圍有,游過去就好了。


 


那天從浮台游到大石頭來回兩次,第一次大突破,非常開心。


 






"don1don"顧名思義為"動一動",希望能藉由此平台提倡國人運動風氣,及結交喜愛登山.鐵人三項.跑步.自行車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各種運動資訊及運動心得。




【曉陽的42公里世界行】-『大阪.尋找村上春樹的跑鞋』


*本文為《42公里的風光》作者莊曉陽撰寫*


 


*翻拍自日本雜誌內頁*


 


首先多謝《am730》給機會,跟讀者談談跑步,直至明年二月的渣打馬拉松。


 


日本人是亞洲最早發展長跑的國家,但到最近這幾年,大型的城市馬拉松才於日本起飛,長野、東京、奈良、下關(即簽訂馬關條約的馬關)、大阪、神戶、京都等,先後開始辦馬拉松比賽。一個人口過億的國家,有幾十萬人跑馬拉松不出奇,但最多名額的東京馬拉松也只是三萬六千人,抽不中的跑手要參賽只好到其他國家。


 


在外國馬拉松賽,不難找到日本跑手的縱影,還記得兩年前去泰國布吉馬拉松,大會用泰文、英文宣佈後,還要找人講日文,因為日本名跑手森脇健兒帶了250人參加;夏威夷的Hololulu馬拉松有如半個東京馬拉松;今年紐約馬拉松的傳媒採訪指南,封面輯了一張日本跑手舉國旗的照片,每年至少有五百名日本人參加,包括每年都捧場的村上春樹。


 



*圖片截取自網路*


 


村上春樹的《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是跑手必讀的作品,或多或少道出大家的心聲。跑手最親密的戰友是跑鞋,村上甚麼都有談,就是沒有談他的跑鞋。究竟他是穿美津濃(Mizuno),還是穿Asics,一直是我心裡的疑團。


 



 


因體育雜誌專欄作家的身分,去年獲邀請參加第一屆大阪馬拉松。位於大阪南港一丁目,大阪會展中心附近的美津濃總部,大堂有個小博物館,收藏一些經典的美津濃運動用品及一些體壇名將,例如賽車手冼拿、短跑手劉易斯、身高只有170cm的NBA花式入樽王Spud Webb等穿過的美津濃戰鞋...


導賞的美津濃職員不會講英文,我透過翻譯員問他:「Do you have Murakami Haruki’s shoes?」但翻譯員重覆問了兩次,他還是不太明白,最後我用皮包內的單據作紙條,寫上「村上春樹」後遞給他...看過紙條的職員O了半秒嘴。他說:「…對不起,我們沒有。」


村上大概並不穿美津濃。回香港後一個月,當期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談《1Q84》,並登了一張村上跑步的照片。噢,跑鞋有個N字──不是美津濃,也不是Asics,他是穿New Balance的!




PS:不過村上也不是New Balance的死忠粉絲,今年二月我有去東京馬拉松,看到一本跑步雜誌刊登村上的訪問,原來他也有Nike和Adidas跑鞋。


 


"don1don"顧名思義為"動一動",希望能藉由此平台提倡國人運動風氣,及結交喜愛登山.鐵人三項.跑步.自行車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各種運動資訊及運動心得。



【人物專訪】-『最強博士鐵人─王志袁(J帥)』


「鐵人三項是一種生活模式,它跟生活很像,同時兼顧各種身分,因為從事鐵人時,三項要平衡發展,又要做到好,要有智慧的去訓練。」─王志袁
人生會有多少轉折?有多少機會讓你嘗遍各種生活?會回答「有」這個答案的人有多少呢?大家能想像從一個成天在外面鬼混的國中生,之後竟然一路念到碩士、博士,運動之路從減肥到變成超強鐵人,這樣的人生,除了自己要有超強的意志力,百分之百的努力,還要有不願服輸、不願向生活低頭的個性,綜合以上的元素,這個人就是J帥,一個不斷向自我挑戰的博士鐵人,又稱台灣MACCA。
運動之路
從小就很愛運動的J帥,其實什麼運動都碰過,籃球、羽球、桌球、棒球…「後來還花錢去學網球,但是因為教練太兇了一直罵人,我就不上了。」J帥說,其實這過程中,現在熱愛鐵人運動的他,運動生涯前段有另一個舊愛,「還沒玩鐵人三項之前最投入的運動就是棒球,那時候是校隊,大三下打到大四每天練,練得比三鐵還瘋。」J帥說「上課都不上,只做兩件事:打online game和打棒球,後來就延畢了…」這樣瘋狂的練習,為的就是站上先發位置,「一大早從7、8點到球場,整理場地、熱身、練習,下午打友誼賽,曾經練到2隻手加起來有10個水泡,希望可以上先發。」J帥說,過了這段瘋狂的時期,大學畢業後,只有偶爾去打擊練習場打球,直到博士班練了鐵人三項之後,就幾乎再也沒碰過棒球了。
研究所這段空白的時間,也是運動生涯的另一個轉折,因為和交往5年的女友分手,失戀後打擊很大,J帥開始接觸新的運動領域,「這需要時間去釋懷,運動對我幫助很大,失戀後剛開始運動,我覺得是自己不好,所以才開始跑來折磨自己,像是在贖罪,練習量一直加,後來越玩越極限。」J帥說,原來剛開始練長跑的原因是這樣,情傷的打擊,用身體的疼痛去消弭,跑著跑著痛苦消失了,反而迷上這個運動,越玩越大的J帥,成績進步速度很快,從2008年ING初馬就跑出3小時21分24秒,分組19名,第二場挑戰難度很高的雙溪櫻花馬拉松,以3小時26分08秒跑進分組第一,直到2011年台北富邦馬拉松破PB跑3小時02分51秒,這時候他只跑了17馬,天生就有運動的天份,「跑了馬拉松之後才發現自己腿比例比較長,游泳之後發現自己進步比別人快。」J帥說,這一連串的命運轉折把他帶入運動的領域,成就今天的運動強人。
英雄不怕出身低
現在外表看似堅強,擁有博士學位身兼超強鐵人,文武雙全的他,其實在國中時期是不折不扣的壞學生,整天在外鬼混,抽煙、飆車、翹課、泡電動場,也許你會覺得這是一般年輕人的叛逆,其實…這背後是一個家暴家庭的故事…一首周杰倫的「爸,我回來了」唱出他的心聲…就像歌詞中敘述爸爸打媽媽的家暴事件,很不幸的在他的家中發生,爸爸酒醉後大吵大鬧,再對媽媽家暴,國二有段時間因為爸爸家暴狀況越來越嚴重,和姐姐兩人逃出家裡後甚至寄人籬下,小小年紀沒有得到家庭的溫暖,於是他開始怨恨、心理不平衡,就這樣走上岔路,成為人人口中的小混混…
「改變我一生的關鍵是在國中時期,不,確切的說從我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已經主宰了我一生,我出生在一個家暴的家庭,我父親愛喝酒,每逢醉後必大吵大鬧,再把我媽痛打一頓,記得約十年前,第一次在電視上聽到周杰倫的「爸,我回來了」,我眼淚止不住的一直流,因為他居然寫出我家的故事。從我小時候開始,我常常在半夜裡聽到我媽那淒厲的哀叫聲與哭喊聲,我嚇得只能頻頻發抖躲進綿被裡、衣櫥裡、廁所裡,祈求一切能趕緊過去。又或者,在放學回家時,只要看到大門沒關或滿地玻璃碎片,甚至滿地的血跡,大概就知道發生什麼事了。」J帥的網誌中提到。

「其實我會找很多方式讓大家肯定,以前鬼混的時候我發現大家會怕你,那時候人家敬畏你是因為怕你,我以前一臉凶狠樣,發現…對!沒錯!人家是怕你但不是尊敬你,那只好走回正途讓人家肯定你。」J帥說,他在某個機緣下,就這樣重回正途,而且他是下定決心就會完成的人,一念之間脫離了這樣的生活。
「我從小就是小大人,國中就有抽菸,要學壞怎麼可以不抽菸,但是我戒菸的過程也很妙,國中快結束的時候,夏天的某個晚上,我在窗戶邊抽菸,腦海裡閃過一個畫面,那個畫面我不會忘記:我為什麼要抽菸?抽菸有什麼好處?後來想了一個晚上想不出結果,乾脆就戒掉了。」J帥說,從小個性就很叛逆的他,做決定非常果斷,執行力也很強,壞事做盡了,也一樣轉身就回正途,「以前我們會玩軌道車,同一個學校分三個勢力,電動玩具店有個地下室,那是我們玩軌道車的地方,有一天玩完,其中一個帶頭的跟我不錯,問我要不要吃消夜,我說不要,然後就離開了,我覺得不能這樣下去。」J帥說,其實他是一個很有原則、對與錯分明的人,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觀錯了,改走回正途。
這段陰影就算已經釋懷了,還是影響了他的人生,他很喜歡一句話:世界上沒有任何的成功可以彌補家庭的失敗。小時候的陰影深深烙印在心裡,至今仍然深受影響,所以他的理想是當老師,「因為我覺得自己的觀念可以影響別人。」J帥說「現在社會都缺一把尺,我覺得當自己社會階級越高,要越有規範。」希望自己也能當別人的榜樣,把自己認為正確的價值觀教導給未來的學子,他開始認真念書,「拼命」換來現在的學位。
傳奇的求學路
在新竹就讀天主教磐石高中的J帥,這時候是他命運改變的關鍵,「認真念書是從高二才開始,一方面是因為老師肯定我,另一方面雖然我讀升學班,但是我們學校所謂升學班,大家下課之後會去夜店把妹,突然之間有個轉念:這些人不會是我一輩子的朋友。」J帥說,為了擺脫這樣的生活,他可是拿命出來拼了,「其實電機是我討厭的東西,很突然想要念書是硬念,開始念書了就要訂個目標,那時候我立志考台科大,很好笑的是,因為那時候電機分成3個組:電機組、工程組、環境組,我真的很討厭電機,又不想去環境,只好選工程組,結果之後發現台科大根本沒有那個組,只因為台科大是技職最高學府,就像我當初跳進去鐵人三項就想要去Kona是差不多的意思,我是狂人嘛!」J帥說,結果他將自己的遠大目標寫在週記裡,「隔天老師在班上叫我起來說:王志袁站起來!你要考台科大喔?!我覺得他在嘲笑我,我生氣了就真的開始念。」J帥說「我那時候真的是拼死拼活在念,因為有很多國中的基礎都沒有打好。」接下來的一整年他做的努力,也許現在很多人都沒辦法比的上他的決心。
「那時候我在K書中心很妙,裡面不是新竹高中、新竹女中,不然就是竹北高中,只有我一個技職生。星期一我們有實習課,一下課之後騎機車,我從高一就開始騎車超跩的!穿著髒髒的工作服,有時候還提著很大的工具箱、提著機司進去念書。」J帥說,能想像那個畫面有多衝突,一群好學校的學生與一個技職生成反比,但是J帥的認真程度不輸他們,「我都是最晚走的,5點半到晚上12點打烊,全年無休,回家之後吃點宵夜繼續念到2點,那時候真的是意志力在撐,我曾經昏倒過,那時候很苦,2點睡最晚7點起床,而且我還要抓完頭髮才要去學校上課,但是五個小時對我來說不夠,我常常睡過頭,午休也不睡,就算只有半小時我覺得可以念很多東西,真的是抱著這群人不會是我一輩子的朋友,我要脫離這個生活的態度在念。」J帥說「後來常因為睡過頭上學遲到被老師處罰,所以我晚上乾脆不關燈睡覺,這樣就無法法熟睡,早上就不會遲到,週末一起床就去K書中心報到。」這樣的努力方式,真的不是只擁有一般毅力就能辦到。

「我那時後很傲,剛開始成績只有中段,大概半年就拿到全校第一,但是拿到第一名我還是不滿足,我告訴自己:我的敵人在外面,給自己一個挑戰,我要贏第二名100分,後來真的做到了,不要命的在念!」J帥說,當時工程類組全國第一志願是北科大,第二志願就是J帥就讀的雲科大,雖然差了一點,夢想還是達成了,考上了研究所,後來念博士班更是「意外」,「研究所的時候指導教授劉念琪老師啟發我對研究的興趣,但是我英文很爛碩士班畢不了業得延畢,延畢時除了忙著念英文考托福外,也不知道要要做什麼,那就乾脆準備唸博士班吧!可是隔年又搞了個忘了報名博士班的大烏龍」。J帥說「想一想如果碩一、碩二英文就通過了畢業門檻,我可能就不會唸博士班了,也可能就不會玩鐵人三項了。」他的求學過程怎麼說是傳奇呢?大學念了6年、碩士班念4年…只有博士班跟預期的一樣念4年,「因為要當兵沒辦法XD」J帥說,現在他正在服役中,對於未來變數很多。他從小個性就是這樣,人的個性是不會變的,J帥這樣的固執貫徹生活。
博士生鐵人
「運動(馬拉松與鐵人三項),讓我的人生,多了好多值得存在的理由,我也在這些理由當中,找到了好多值得存在的價值。」─J帥
J帥的鐵人之路從碩士班尾聲被激發,受了女鐵人許小微影響,「看了她的部落格之後,我覺得自己的生活好單調喔!」J帥說,就這樣開始練習了,2009年是他的鐵人元年,第一場鐵人三項就挑戰很硬的苗栗國際鐵人三項賽,小編:怎麼會挑那場呢?很硬耶!J帥:第一次參加怎麼知道很硬?比賽當天溫度飆高到近40度,就這樣…「第一次比賽游泳也是為那場才練,我也沒游過開放水域,一下水我才知道開放水域這麼可怕,下水點很重要,我又很白目站在最前面,結果一下水就被壓下去了,差點溺水,想辦法游到第一個浮台的救生站,跟救生員說我要棄權,他不讓我棄權,我跟他說我不要游了,他說不行,跟他要魚雷浮標他又說不能給,這是要拿來救人的…我要爬上浮台他也說不能上來…叫我趴左邊水道線休息…」J帥說,小編心想:魚雷浮標要用來救人,為什麼不救J帥呢?結果,沒想到…

「等到第二梯次出發,我硬著頭皮拉水道線繼續游,把心情放輕鬆,用最熟悉的蛙式慢慢游,比完後25歲組分組第11名,那時候我本來設定標鐵只玩一場,目標要得名,結果沒達成所以只好繼續比,回去苦練游泳。」J帥說,第一次比賽目標就訂在要拿名,實在不是普通人會設定的目標,但是做事習慣訂目標後去努力達成的J帥,意志力和執行力都很強,真得就差那麼一名就上台領獎了,而且總排名第70名。在這之後第二鐵就是同年的宜蘭梅花湖鐵人三項,終於如願站上台,拿到25歲組分組第8名,要說他是最強博士生鐵人也不為過。


但J帥最喜歡的比賽是長距離鐵人賽事,第一次226K就是玩鐵人第二年的台東226K,「226的意義是什麼?這種挑戰超乎人體極限數倍的運動,確實有點變態加自虐,但我會覺得.....這好像是場.......畢業考。四年前接觸路跑,就好像大一新鮮人剛進入校園,從8km , 10km開始跑起。三年前,升了大二,第一次挑戰半馬。二年前,來到了大三,跑了第一場全馬。去年開始玩鐵人,包括兩場標準距離及一場123km。今年,真的有種要畢業了的感覺,在畢業前夕來場轟轟烈烈的代表作吧。」J帥在部落格裡寫著,這一次他以10小時51分出乎意料的成績拿下總排名第四名,向自己挑戰,也完成了大挑戰。



但是人生中第二場226K對他來說,也是他第一次出國比賽─日本五島226K,讓他留下深刻印象,「我不會立泳,泡在裡面快滅頂,水溫大概20度,很冷又沒穿防寒衣,騎車、跑步都下雨。」J帥說「一堆的加油團,還有許許多多的居民站在家門口,一手撐傘,另一手拿著選手名冊,用著他們很怪的口音念著我的名字,彎機院~~TAIWAN,接著就是一陣笑聲與加油聲。」比賽種種過程讓他回味無窮,所以也訂下今年剛完賽不久的米子島皆生大會,是日本上歷史最悠久的鐵人賽之一,公里是190km(後因海浪過大取消海泳,改為跑8.3km、單車145km、馬拉松42.2km,總長195.5km),雖然這次比賽他對自己馬拉松成績不滿意,最後成績還是拿下分組第三名,總排名第31名,在日本這麼多怪物級選手的場子,創下這樣不錯的成績真的很難得,不知道J帥當完兵後想要挑戰什麼呢?

SMART鐵人
J帥最堅持的一點就是「Smart Training」,不強求訓練量、不硬練,「我向來就不追求訓練量,想要長久玩鐵人三項,長期訓練表要拉出來,3年、5年…比如說2年後我要參加哪場比賽,一方面不會患得患失,視野比較廣,不會為一場比賽一頭栽進去,有些人為一場比賽拼命練,比完受傷就消失了,長期規劃我覺得比較Smart。」J帥說,練得很強不一定要量大,這在J帥身上可以得到證實。


「基本菜單?沒有。固定菜單?沒有。」他很肯定的說,從一開始就沒有,「我非常不固定,過去四年在博士班,看課表怎麼排、有什麼活動,下雨天不騎車、看電影不練習,今天體力好多跑一點、不好少跑一點,有排比賽再來調整。」J帥說「但是你要很清楚自自己在練什麼。」習慣自己練習的他,因為長期以來照自己的方式走,對身體狀況很了解,不會強迫自己練習,不會亂排比賽,「我的第一場路跑是8K、10K、21K、42K慢慢加上去,很多人都跳太快,要知道自己的等級在哪裡,很多事情要在比賽中學習。」J帥說「第1年甚至是第2年比113K騎車的時候,我的下背不舒服,因為肌力不足,比完之後會去強化下背肌力,舉例來說:如果比完標鐵直接跳226K,你根本不知道騎到哪下背會不舒服。」

「循序漸進很重要。」J帥說,所以他習慣訂長期的目標賽事,一參賽就盡全力,當然賽前訓練也是很重要,聰明訓練、健康完賽是很重要的課題。至於,他有受過嚴重的傷嗎?「有!」J帥說「我人生中受過最嚴重的傷就是被水母咬傷,我以為我快死了。」疑~被水母咬傷不是在海邊很容易發生嗎?「那時候剛從美國新買一件防寒衣回來,去北海岸練游泳時發現下水沒多久發現手腳麻麻的,想說可能是第一次size太緊,游第二趟時下水被整隻水母緊緊抓住脖子,上岸馬上沖水,體溫降不下來,全身沒有力氣,必須要女朋友幫忙才脫得下防寒衣,當時中了神經毒,全身像是灼傷一樣,當時我真的覺得自己快死了。」可是兩週過去,傷口復元了,我又跑回北海岸繼續游泳了。



另外,這兩年來,他的成績突飛猛進,J帥很感謝DWD的黃柏青,「第一他帶我出國比賽,很多人想出國但是沒辦法實踐,他讓我實踐了;(去年五島226K)回來之後,我到政大上課(研習會),時間很緊湊,那時候我們還不熟,他居然問我要不要跑步,一大早5點就來載我去政大阿柔洋跑步,跑完之後載我回去繼續上課,我覺得莫名其妙。」J帥說「過沒多久他問:這裡有一批很便宜的計時車,你要不要?他特別帶我去看車,折扣後還要10多萬,看了之後我說還不錯阿!但是我沒錢,他說可以先幫我刷卡!我最後還是用自己的錢買啦,之後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我只想看你可以騎多快。」三項鐵人黃柏青,不只重家庭也很重朋友,就這樣讓本來跑單幫的J帥加入了DWD的大家庭。


關於未來,因為當兵充滿變數,J帥沒辦法明確訂定目標,人生中的大目標還是Ironman Kona 226K,「我希望可以去Kona結婚順便比賽,這樣夢想一次到位。」J帥說,祝福他完成夢想,也祝福J帥和女友Carol可以幸福一輩子。

"don1don"顧名思義為"動一動",希望能藉由此平台提倡國人運動風氣,及結交喜愛登山.鐵人三項.跑步.自行車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各種運動資訊及運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