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2014 鐵人三項預定賽程表

 


大家準備好要衝哪一場了嗎 !


2014_鐵人三項_行事曆_賽程表


 

















































































































3/9(日)高雄浪漫愛河高雄鐵人三項51.5
3/15(六)蘆洲區成蘆橋下微風運河台灣超鐵協會113/56.5
3/30(日)苗栗通霄(LAVA)台灣鐵人三項51.5
4/12(六)、13(日)台南安平中華鐵人協會51.5/25.75
4/19(六)Challenge Taiwan(台東)名衍行銷226/113/小鐵人
5/3(六)百事特盃小鐵人錦標賽(宜蘭)中華鐵人協會小鐵人
5/3(六)、4(日)台東普悠瑪台東城鄉協會113/51.5
5/24(六)花蓮洄瀾花蓮鐵人三項56.5/28
5/24(六)屏東墾丁(LAVA)台灣鐵人三項226
5/24(六)、25(日)澎湖中華鐵人協會51.5/25.75
6/14(六)、15(日)新北微風運河中華鐵人協會51.5/25.75
6/15(日)新竹南寮(LAVA)台灣鐵人三項51.5
8/30(六)蘆洲區成蘆橋下微風運河台灣超鐵協會51.5/25.75
9/13(六)、14(日)宜蘭梅花湖中華鐵人協會51.5/25.75/小鐵人
9/14(日)台南馬沙溝(LAVA)台灣鐵人三項51.5
10/4(六)、5(日)台東之美台東鐵人三項51.5/25.75
11/2(日)IRONMAN Taiwan台灣鐵人三項113
12/14(日)屏東大鵬灣(LAVA)台灣鐵人三項51.5

 


以上資訊若有錯誤或是主辦單位有更改,歡迎來信粉絲團私訊告知,我們會迅速更正


並以主辦單位公布的資訊為主


don1don 徵文專區

徵文


隨著路跑熱潮盛行,越來越多人加入運動的行列,不少人從夜貓子變晨行人,運動的目的,不管是想減肥甩肉、遠離病痛,或是單純尋找快樂,現在有機會在don1don上分享你的故事,條件:



  1. 舉凡初馬文、週末比賽心得文、減肥心路歷程、單純圖文分享,或是分享你家附近優質跑步路線都可以。

  2. 形式不限。單張照片分享、小短文、運動勵志小語、長篇故事皆可。

  3. 字數不限。網路文章經過小編巧手編修,都可以成為好文(無誤)。

  4. 圖片像素越大越好。一張好照片,可以讓人回味無窮。

  5. 不是說故事高手沒關係,有愛運動的心,就擁有讓人感動的力量。


 


歡迎有興趣的人,來信service@gobrilliance.com,主旨:[徵文] xxxxxx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運動恢復系列實用篇─ 按摩滾輪真的可以幫助恢復嗎?

運動恢復系列(實用篇) 按摩滾輪真的可以幫助 Recovery嗎-1


從上一篇恢復-適應文章中,提到關於恢復(recovery)的基本概念,此篇文章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些經由科學驗證的實際做法。


最近幾年 Foam roller (按摩滾輪) 加入體能訓練的行列,由於資訊傳播速度很快,許多人開始問我:滾Roller可增加活動度嗎?Roller 真的可以幫助減緩痠痛嗎?訓練前還是訓練後使用?時間該做多久呢? 使用Roller 可以幫助運動表現嗎?…等等相關問題。


幾年前,我就注意到這個議題,但當時僅限於「專家說」、「大家都這麼說」…這類主觀的論述,如果沒有記錯,那時候是2007年左右,我決定好好深入調查, 搜尋相關科學文獻、發揮科學人的精神!很不幸,所搜尋到的資訊都並非直接的證據,甚至沒有一篇實驗性的文章去佐證,上述那些專家們描述的論述。


對於大家的疑問,我一直保持著保守的態度,也親自體驗(現在擁有兩種不同型態的 roller),但在我尚未找到證據以前,絕對不會輕易下任何沒有科學根據的結論,只能「側面推斷」這種方式,可能與肌肉筋膜放鬆術(myofacia release technique)有類似的效果。


終於在前幾天發現,第一篇刊登於美國運動醫學會(權威)的知名期刊(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第一篇針對roller的原創性文章(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發現此篇文章並非偶然,我利用強大的網路追蹤加拿大知名學者、任職于紐芬蘭紀念大學的Dr.David  Behm 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


Professor Behm 本身也是體能教練出身,研究專注於訓練與神經肌肉的生理反應,,如不穩定平面 (unstable surface),動、靜態伸展對於運動表現的影響 (最近,伸展相關議題又提出許多新論點, 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甚至是Roller 的研究,他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地位。Professor Behm專精於利用表面肌電圖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去檢視各種運動模式介入後,對於肌肉征招的反應。雖然這個議題在運動科學領域是相當普遍的技術,但有做過肌電實驗的人,一定都相當了解,要做出精準的肌電研究是非常不容易的!


這篇研究中,目的在於檢驗 foam roller 是否可幫助減緩延遲性肌肉疼痛。首先,他們找來一組有阻力訓練經驗的受試者,並分成實驗組(使用roller) 和控制組(不使用 roller),讓所有受試者先進行 10 組10 下的蹲舉運動 (運動強度為60% 1RM),如果有蹲舉經驗的朋友們,一定可感受到這個實驗設計恐怖的地方! 一般肌肥大的訓練,我們可能會安排 3組 10 下、 4 組10 下的課表,這樣的課表,隔天可能都痛到快不能走路了,那你有辦法想像 10 組10 下的訓練後會有什麼後果嗎?!


此文獻的實驗設計之所以安排10 組10 下的蹲舉運動,是希望引起強烈的延遲性肌肉疼痛,然後馬上進行roller的介入,比較到底會不會降低疼痛感,或是影響其他的運動表現,例如垂直跳、 動、靜態的關節活動度等等。另外,經過 24 小時,48 小時和72 小時之後,再重新檢測一次 (實驗組在24 小時, 48 小時和72 小時,檢測結束後再次進行roller介入), 試圖探討兩組人對於介入 roller後的反應是否不同;換句話說, Professor Behm 和他的研究團隊想知道,到底 roller可不可以幫助恢復?


研究結果驚人的發現,介入Roller 的實驗組,經過10 組10下蹲舉運動介入後,引起強烈疼痛感和控制組類似,但立即介入roller 之後(5個下肢主要肌群,每個肌群2 分鐘),不但疼痛感比起對照組(沒有使用roller)大幅降低,垂直跳高度、動、靜態活動度都明顯優於對照組!間隔24 小時、48小時和72 小時之後也是同樣的結果.所以作者群對於這個初步研究,所下的結論是:Roller 的介入不但可減緩訓練後的疼痛,也可以幫助運動表現的恢復.雖然機制還不清楚,但是 roller 應該可以納入整體恢復策略的一種方式! (MacDonald, Button, Drinkwater, & Behm, 2014).這是一篇很嚴謹的實驗研究,有太多專有名詞和測試變相過於複雜,在這邊就先跳過,請有興趣的朋友們可自己查看原文)。


這樣子的實驗結果固然令人高興,因為大家使用已久的 Foam roller 終於有得到一些科學上的驗證, 但還是仍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 我將提出來給大家參考(思考)看看:



1. 如果在進行10 組10下 蹲舉運動之前, 先行使用Foam roller, 那對運動表現會有什麼影響嗎?


2. Foam roller的使用方式, 有沒有一個準則? 該壓多深, 停留時間多久?是前後移動好,還是停留在 Trigger point?


3. Foam roller的主要作用是恢復,可減少軟組織張力?還是減少組織粘黏呢?


4. 若今天受試者進行的蹲舉運動不是10 組10下, 而是一般社會大眾常用的 3 組8-12 下的蹲舉或是進行其他運動, 像是奧林匹克舉重動作、自行車或其他耐力運動。Foam roller的介入還有一樣的恢復效果嗎?


5. Foam roller 若是跟其他的恢復策略比較,如冷水浸泡 (Cold water immersion) 、營養介入、震動…等等,哪一種的恢復效果比較顯著呢?


6. Foam roller的恢復方式, 比較適合團隊運動還是適合個人運動呢? 介入時機點又應該怎麼安排?



我想,我可以列出20個不同的問題,做出20種不同的研究假設,並且設計不同的實驗去驗證,這就是科學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因為Foam roller是從未探索的新領域,有太多未知的問題,所以才值得我們去研究,不是嗎?!


如果,當你看完本篇文章還是覺得相當有趣,甚至想要實際看原文的文獻,那你應該已經具備成為運動科學家的潛力!如果,你看完本篇文章已經頭昏眼花,也沒有關係,就好好享受你的 Foam roller,並接受專業教練的指導,剩下的問題,就留給我們科學家去傷腦筋囉!!!


MacDonald, G. Z., Button, D. C., Drinkwater, E. J., & Behm, D. G. (2014). Foam rolling as a recovery tool after an intense bout of physical activity.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46(1), 131-142.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怎樣才能在全程馬拉松發揮100%的力量

 


許多跑步的朋友都陸續在為了年初的幾場馬拉松準備, 希望能突破PB…但是有些人遇到早晚寒冷的天氣都躲在被窩裡爬不起來, 晚上也只想大吃大喝, 結果變成冬天肚子肥了一圈, 年初的馬拉松就只能隨便跑一跑了。


實際上目前距離上半年重要賽事的高雄馬拉松只剩6周左右, 距離東京馬與萬金石馬也只剩8周左右, 朋友們! 再不準備就來不及啦!! 最近陸續有朋友請我幫忙開訓練課表, 但是我也不是甚麼教練之類, 僅能就自己的一些小小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了。說實在6-8周的時間要提升自己的馬拉松成績是相當有限的, 頂多只能說在目前自己的體能基礎上, 在幾周內「調整」到最好的狀況去比賽而已吧! 最近讀了日本幾本雜誌, 內容就有寫到關於調整的一些建議方式。


當然很多人對於「調整」的定義可能不大了解, 我們常常在一場比賽過後看看FB, 很多人都會寫"唉~~今天狀況調整得不好, 又退步了..「或是今天跑得不大好, 應該身體還處於調整期吧!?」其實只有人類才會每次比賽成績不好時,一直說自己今天狀況不好等等理由, 像是賽馬的馬兒們比完賽就不能說自己今天狀況不好, 本來實力其實不是這樣等等廢話吧…


01


有朋友會說, 我半馬PB是2小時, 可以有課表讓我調整到全馬3小時30分嗎? 朋友們…所謂調整就是讓自己能在比賽時發揮100%的實力, 不過原來沒有實力的, 當然就沒有東西可以發揮了….也就是說, 如果你近一年來全馬都是跑在3小時40分至3小時50分, 有可能藉由調整讓自己可挑戰3小時30分, 但是要直接挑戰3小時15分甚至更快的, 請多花點時間做完整的訓練吧! 幾周內的調整是無法幫到你的。


另外,也有朋友抱著滿腔熱血說:這次我一定要發揮120%的實力, 要大破PB…每次聽到這種話, 我心裡都會想, 你以為是在練北斗神拳嗎?? (其實北斗神拳也只能發揮人體100%的力量而已…) 全馬不是憑一口氣衝一下就能創造奇蹟, 是需要長時間鍛鍊與計畫才能在42km創下佳績的。


如果距離比賽還剩下6周的話, 我會建議朋友如此做訓練規劃:



第一周至第三周-訓練周


第四周- 減量周


第五周- 馬拉松配速決定周


第六周- 減量與最後的刺激周



訓練周要跑多少量才叫做訓練? 有些朋友說月跑量要到50公里, 有人說要100公里還是更多, 但是我看了這麼多書籍, 其實跑量並不是個重點, 重點是要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做有效的訓練。我相信每個人每周扣掉工作與家庭等時間後, 能跑步的時間都不一樣,假設你一週可以用10小時來跑步的話, 要如何規劃這10個小時呢??


02


舉例來說, 附圖是我跑2013高雄馬拉松的心跳表, 雖然當天因為溫度濕度較高還有體能狀況等影響, 起始心跳比較高一些, 但是還是可以明顯注意到70%的時間心跳是在最大心跳的85%以下, 約20%的時間是在85%-95%, 而只有約10%的時間心跳是在95%以上的區間。因此我一般排定課表都是用此做為依據, 70%時間練習速度是在馬拉松配速附近, 20%時間則是比馬拉松配速略快15-20秒, 只有10%的時間是練比馬拉松配速快30秒以上的速度練習。


有些人花很多時間在做間歇練習, 卻沒花甚麼時間在跑長距離訓練, 其實速度練習對於10KM甚至半馬成績很有幫助, 但是全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此如果你有10小時可以練的話, 建議可以如此分配:


第一周至第三周(訓練周)



安排7個小時做LSD與長距離配速跑(20-30KM)


安排2個小時做中速度練習(比馬拉松配速快15-20秒的漸速跑, 或是8-12KM的中速度跑)


安排1個小時做高強度練習(800M或1KM間歇為主)


請注意盡量不要連續二天做強度練習, 這樣身體很容易受傷的, 而且很難跑到自己想要的速度!



第四周(減量周)



訓練一定要安排減量周, 讓身體有恢復與修補的機會. 減量周則是比平常訓練減少一半時間, 但是強度維持住。



第五周(馬拉松配速決定周)



距離比賽只剩二周, 要再提升能力的幅度相當有限, 不如利用此機會抓一下自己馬拉松的預定配速,如果你預計全馬可以用五分速跑完, 也就是目標3小時30分左右的話, 可以找一天測試自己是否可以用快15-20秒的速度, 也就是4’45的配速跑完20公里,如果覺得太硬或是太輕鬆, 就應該把馬拉松配速上下做些調整。


本周還是可以做一次間歇跑與漸速跑, 周末也可以跑個20公里的馬拉松配速跑, 但是不要做長距離LSD, 以免累積過多疲勞。



第六周(最後的刺激)


距離比賽只剩下不到七天, 此時做甚麼訓練對於比賽成績恐怕只有負面影響而已。每天主要以休養為主, 並在賽前三天逐漸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如果腳很癢一定要跑的話, 可以做幾次半小時左右的慢跑。


此外可以在賽前3-4天找一天做「最後的刺激」, 所謂最後的刺激, 不是說要拿針插屁股, 或是用電擊棒從後面電擊自己,當然也不是拿東西捅之類, 雖然有些人是有這樣的僻好, 但是這邊還是不大建議…


03


所謂「刺激」是指要找一天做個短距離衝刺, 可以去操場用全速衝200公尺或400公尺, 中間休息一下再衝個3-5趟, 或是找個小坡衝個3-5趟之類,讓自己的身體不要因為一週的休養變得軟趴趴, 而是要提醒自己的身體:「快要比賽囉! 皮給我繃緊一點阿!!」


當然如果還有八周的話, 就可以安排3周訓練周+1周減量周做二個循環, 效果也會比較好一些!


最後在配速計畫方面, 每個人的狀況是不大一樣, 但是依據我自己的經驗, 我都是在前5公里刻意放慢一些, 從6公里-35公里則是稍微比目標配速快一些, 這樣可以多「存一點」時間讓自己在最痛苦的最後7公里來花用, 附圖是我2012東京馬的配速給大家參考一下~~


04


總之全馬要跑得好, 是要經過至少數個月反覆在全馬配速, 中速度與高速度循環訓練, 賽前1-2周就是減量決定配速。若是在賽前1-2周才突然進行一堆訓練, 通常只會有反效果而已,就像小學生一樣, 在暑假結束前1周一口氣把暑假作業趕完一樣..


最後祝大家都能在享受跑步的快樂之餘也能跑出佳績!!


2014 台北鐵人新年PARTY

 


00_DJT7474


已經舉辦第二屆的鐵人PARTY,當初由台灣鐵香蕉和松運副執行長羅威士發起,找來DWD三鐵社的黃柏青和瘋三鐵的賴曉春共襄盛舉,促成了這個大團結的趣味(結合整人)的活動,今年五個團體來參加,分別是瘋三鐵、DWD三鐵社、松運鐵人、台灣鐵香蕉、還有由葉斯基領軍的DVTT醫聲論壇。這一年,社團間彼此更熟悉,所以也玩的更開。


00-隊伍


一群人浩浩蕩蕩的進場,貌似奧運選手的繞場,可以滿足虛榮感。


01_DJT6803


開場一定要先用國歌暖嗓。


02_DJT6809


社團的代表出席信心(?)喊話,帶領大家宣示後,比賽正式開始。


03_DJT6829


賽前的暖身操由DWD三鐵社的太田先生帶領社團中代表辣妹來做操,這一段真的是用笑的就可以暖身。


04-6DJ_9095


不得不說,太田先生真軟Q


05_DJT6850


帶著大家一起變軟Q


接下來就是以趣味為名,實含操練的競賽項目,開始!


第一項:為家族爭一份光


06-6DJ_9108


一家三口,每個人跑400公尺,靠接力完成比賽。


07-6DJ_912208-為家族爭一份光


手牽手、學步車、娃娃車都上場,全家一起跑步的畫面真是溫馨。但這一切都是暖身段。


第二項:你是我的眼


14_DJT6973


每個社團最多推出8隊,就像體驗視障跑者的感受一樣,一人戴眼罩,一人領跑。


17_DJT7028


18_DJT6968


可以慢慢來,雖說前三名有獎,但感覺大多數的人都是好玩比較重要。


第三項:我愛紅娘


24_DJT7062


25_DJT7056


單身男女站出來!這是多健康的聯誼方式,還可以有近距離接觸!(完全開心)


到目前為止都算輕鬆有趣。


第四項:大隊接力


19-6DJ_9151


10人一隊,每個人跑完800公尺。穿上學生時期最熟悉的接力賽背心後,立馬想起運動會的美好,完全是熱血青春的項目~~~


20-6DJ_915321-6DJ_9216


每個棒次排排坐,回憶更是鮮明了!


22-6DJ_9210


回憶多熱血,那麼比賽也要熱血衝刺呀!只是接力棒是玉米,看到還是很想笑。


23-6DJ_9159


衝刺吧!


23-6DJ_9219


連經過腿部手術的丹尼爾都可以上場,大家一定要更努力。他正積極復健,期盼早一點回到賽場。熱血接力


第五項:哈比人之光


26_DJT7250


每隊8棒,每人負責100公尺。而體能折磨開始,據說每個人都在50公尺過後開始衰弱。


27_DJT7276


28_DJT7278


不用小編多解釋了吧XD 隔天還會持續痠痛喲!


第六項:老背少


29_DJT7285


這項更恐怖了!體能衰弱100%。規則如同哈比人之光,但要用一個扶著一人爬的方式前進。


30-6DJ_9234


核心肌群沒練好,很快就會倒地。


31_DJT7347


參賽者好痛苦,但旁觀者很開心。


32_DJT7257


等長大以後想參加嗎?


33-6DJ_9260


陣亡者貌


第七項:女人我最行


34-6DJ_9301


純女生的競賽,挑戰快速更換內胎,還要打氣完成,才算是結束喲!


35-6DJ_9292


小編不負責任旁白:殺紅了眼也要挖出來!


賈永婕這次帶著一家人來參加比賽,最近忙碌的她已經很久沒比賽了,今年2月她要去參加東京馬拉松喲!


第八項:精英轉換賽


37


圖片提供:邁克仕


手忙右腳亂的菁英轉換賽,必須要穿上蛙鏡、背心、蛙鞋跑步。以娛樂大眾為遊戲…競賽目的XD


第九項:超級鐵人


38-6DJ_9320


遊戲必須經歷以下考驗,才能成為超級鐵人:


伏地挺身30下、仰臥起坐30下、深蹲30下、開合跳50下、趴下起跳30下


39-超級鐵人


這個項目本來的設計是要整人的,沒想到發起人也被整!看著三大巨頭下場參賽,場邊的歡呼聲(看好戲)更是大了!


比賽就在一片歡樂中結束,這次也不乏國手和各社團的好手來參加,但都來玩的,大家別怕!好玩就好,雖然賽後前三名有精美獎品可以拿。


羅威士在賽後表示,希望明年可以開放更多社團來參加,擬訂每社團只要滿30人,就有參賽機會!希望這樣歡樂的好比賽,可以繼續舉辦,不僅可以結交不同社團的鐵友,更可以鍛練體能、自娛娛人,是慶祝新年的好選擇呀!


從台灣最強市民長跑教練:張叔叔,淺談複製張嘉哲

 


張叔叔名言錄:「馬拉松選手要有點被虐狂,而且是自己虐待自己!


01


張叔叔,本名張寶財,民國42年次,國籍:中華民國,臺灣語系,膝下一女二子。三十歲開始喜歡上跑步,參加路跑賽被發掘後加入鳳凰城牛頭鞋俱樂部,成為當時少數擁有贊助的市民跑者。因為不懂說話藝術,總是得罪長官,所以考績一直是乙等,只好轉從跑步中獲得人生中那卑微的成就感。


02


因地利關係,從永和跑到師大分部(約2.5公里),再繞著操場跑一百圈,當時朝會時會撥放國歌,並停下腳步等國歌結束才又繼續奔跑,成為人生中常掛在嘴邊最驕傲的事情。全盛時期,每個星期天都有比賽,打遍北、中、南各大中年男子的天下,最後被江湖人稱為「跑棍」後,突然領悟每星期東征西討移動的比賽行程與獎牌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毅然決然的拆解所有獎盃資源回收,撕掉未跑進三小時內的獎狀,從此精神超脫重視精神層面,與幾位北部同好組成和諧長跑俱樂部,並擔任俱樂部總教練,無酬幫忙訓練喜歡跑步的青少年。


03


張叔叔除了購買相關跑步書籍自學,並長年與當時代國手何信言、邱建興、雷遠郎一同訓練藉機偷抄課表,利用人力資源標會籌湊經費,讓兩位兒子前往中國移地訓練,並運用社會大學裡「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的實戰經驗,特別與廚房大哥交陪,不但送菸、送酒、送土產,請吃飯、請喝酒當然更不在話下。


然而,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套出特調給馬拉松運動員的中藥飲品,回台依樣畫葫蘆,兩位兒子自然也成為被實驗者。




































個人經歷



證照



獎項



永和國小畢業



職業大客車



台北縣優秀教練獎



針織車床技術員



重型機車



中華民國熱心運動員家長獎



貨車司機


  

計程車司機


  

台北市政府建管處祕書室駕駛(退休)


  

 































距離



Best time



成績證明



1500m



4分32秒





5000m



16分54秒





10000m



34分55秒





Marathon



2小時41分50秒





 





































































 達人培訓三十年經歷



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



金牌



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公開組)



金牌



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一般組)



金牌



全國大專院校田徑公開賽(公開組)



金牌



全國大專院校田徑公開賽(一般組)



金牌



國際田徑邀請賽



金牌



台灣田徑錦標賽



金牌



全國運動會



金牌



亞洲馬拉松錦標賽



選手權



世界半程馬拉松



選手權



世界大學運動會



選手權



東亞運動會



銅牌



亞洲運動會



選手權



世界田徑錦標賽



選手權



奧林匹克運動會



選手權



04


當代跑步風氣盛行,各大跑步相關運動網站與書籍紛紛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不論是在資訊收集還是實際參加比賽,都比過往張叔叔的年代更佳便利的取得,網際網路的發達、跑步人口的快速增加、翻譯書籍與文章的普及率,也更帶動知識的傳遞速度與廣度,所以,張叔叔的人生運動與教練歷程,希望帶給其它相同的市民教練做為借鏡,保持對運動的熱情與過份的好奇心,對未來一直維持那初衷般的希望。


追文:張叔叔FB粉絲群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其實訓練是靠感覺!MACCA的謬思:拋開預設目標

 


3byMichael-Rauschendorfer-632x421*以下為MACCA自述*


我最近和2012 Ironman世界錦標賽冠軍Pete Jacobs一起在菲律賓訓練,他真的是個樂觀又無拘束的運動員,他總是能往好處想,這點最令我欣賞,很多三項訓練觀念也和我相近,每次跟他一起,感覺自己也煥然一新。Pete是一個相當重視心理恢復的人,他自己開發了一套神奇的恢復系統。


我們受到訓練VS比賽的議題感動。Pete和一群選手剛完成訓練課程,他很訝異的說,「很多選手都著迷於數字和訓練內容,不管是功率、訓練里程數、訓練循環等等,他們忘了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比賽當天有最佳表現。」我很喜歡這個議題,給我長久分享的理念大大的肯定,他點出許多三項選手忽略的大藍圖。


成功的關鍵是三項平衡發展和發揮個人最佳表現。我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們會著迷於一次訓練中誰比較早下車、誰最快完成。應該是從三次以上的模擬訓練分析整體表現,來判斷自己是否進步、達到訓練目標。


當我開始練70.3,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訓練中的速度,所以很少用心跳帶和功率計,我知道科技工具的功能,但終究也只是工具。我一直在尋找的關鍵方式就是相信自己的配速和能耐。很高興聽到Pete重申自己是以「運動自覺perceived exertion」為絕大部分的訓練藍圖。


如果要求我訓練強度高一點,我會知道高強度的感覺。需要給一個實際的數字去證明強度的高低嗎?我不需要,但我可以告訴你是什麼感覺。很多人迷失在工具上,而忽略了相信自己身體的能力。訓練是幫助了解自己底限的方式,也可以慢慢將底線延伸。你可以在這樣的訓練中找到自信和自由。


我並不是反對使用訓練工具達成目標,但他們應該偶爾放在家,出外訓練自己的天然工具。教練們喜歡使用工具去測量數據,因為這些數據是調整訓練的好依據,但如果太過仰賴數據是有害的。一個星期嘗試一次使用自己的天然工具去訓練。


當我常常去一個新城鎮,我會用以下方式測試自己:


離開飯店房間前,看了牆上的時鐘,計畫出門跑步一小時。當我回來到飯店房間時,真的幾乎花了一小時,而我並沒有設定配速或看錶。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感覺跑步的里程數、配速和效率。當體能越好,預測的時間越準,到現在我還是很驕傲的可以不用任何工具花90分鐘跑10英哩(16公里)。而這也會成為在比賽中最強的能力。


測試自己準確度的方式,可以選擇在跑步中關掉里程計算工具的提醒功能,當你感覺自己跑到設定的里程,再看計算的結果。


我很享受70.3賽前和Pete那2天自由奔跑,很高興他也用和我相似的方法準備比賽。當我們使用科學工具來幫助訓練,仍然保持著自然的訓練原則,而當我們熟用這項技能,也能增加自信,提高拿下好成績的機率。偶爾跟著感覺走吧!


 


圖、文來源:Triathlete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冷氣團救星 – Under Armour集帥氣與保暖於一身的冬季運動裝備


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3_9


I Will與To Make All Athletes Better「讓運動者更強!」 是Under Armour的不斷主打的品牌精神 ,讓人感覺穿上UA,立馬我的全馬可以破4小時或是標鐵可以破3小時似的!


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3_5


最近台北天氣實在冷到不行,各家品牌陸續推出秋冬系列的商品,而Under Armour推出的系列則是"Infrared",這個單字是"紅外線"的意思,強調讓使用者能常保溫暖。Micro G相關的跑步鞋款著重輕量結構與避震功效兩者平衡。Under Armour每次推出的系列,都是走專業產品與科技服飾路線,一付叔叔有練過的樣子!


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25 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3_6


 


【2013 秋冬科技熱力曝光 INFRARED 保暖科技】


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3_8


INFRARED保暖科技系列採用特殊陶磁塗料,將具陶磁成分的保暖裝置鋪陳安置在服飾、鞋款以及運動配件面料中。其纖維可吸收熱能,並能自動偵測、吸收、循環散發到最需熱能的部位,整體保暖鋪面完全不影響透氣性以及濕氣管理的運作。讓運動選手能常保溫暖,防止體溫流失、保持溫暖、並提供最輕巧的材質,抵抗又溼又冷又想運動的天氣!


 


【Escape 運動短褲】


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33_2


聚脂纖維的針織布料,達到很輕卻也耐穿的效果,比賽時身上裝備就是越輕越好,體重減不下來,就減衣服的重量吧(誤)。內部的網狀襯裡有效幫助排出流汗的濕氣。側邊口袋不小(上圖左),比賽或練習時可以放些私人補及品。最貼心的當然是右大腿上方的腰側內部有小口袋(上圖右下),高度剛好是一張新台幣100元的高度,可以放鑰匙或是現金等重要物品。UA的字樣則是有反光(上圖右上),晚上時可以讓大家知道,你正在運動!


 


【Run ColdGear Tight 運動保暖緊身褲】


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3_2背面(左),正面(右)


這件保暖的跑褲當然是冬天跑步的極品裝備之一啦!店面折扣後,1開頭的價位絕對是必備入手款。Under Armour不斷強調的"ColdGear",指的就是抗冷裝備,是冬天可以穿的(HearGear是夏天可以穿的)。UA的Compression壓縮系列與一般市售不同在於它的彈性非常好。在夏天時有買一件薄的緊身上衣,經過多次洗滌也沒有變大變鬆的跡象。而這件ColdGear系列,則是比夏天的緊身系列稍厚一點(下圖左),內層採用保暖的材質,外層則是一般壓縮褲的排汗布料,實際運動中不會有悶熱不舒適的感覺。


彈性腰帶也是另一大特色,優點一樣:洗了不至於變大變鬆。品牌控的跑者看到如此顯眼的Under Armour,應該就失心瘋了吧,運動時可能還會刻意把衣服紮進去XD,如同其它品牌,後方設計拉鍊式的安全口袋是基本的(下圖右下),同樣可以放些補及品或是隨身物品。而褲子膝蓋後方則有特殊的布料與裁縫處理(上圖右上),網狀棉質使腳的伸展更加容易,汗水也不會堆積造成皮膚的不適,UA字樣一樣有宣傳你正在運動的反光效果!


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3_3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3


你會紮進去嗎XD


 


【ColdGear Infrared 半高領長袖排汗衣】


這件不但是ColdeGear,更是冬天專用的Infrared保暖科技,或許可以這樣區分他們的不同:ColdGear-抗冷,Infrared-不只抗冷,還外加保暖技術。與一般上衣不同的是採用雙層布料設計,運動時的感受是貼近身體的內層較柔軟保暖。實際跑完大量流汗之後,外層的光滑材質,較快速的排出水氣、濕氣,當然流汗後內層是一定會溼,只是沒有棉質帽T或是衣服來的那麼溼,原因就是外層的吸溼排汗效果非常好,擋風效果也比較優。如果說冬天跑步時,會穿一件運動長T+防風外套,那UA這件上衣就是二合一,外層的彈性布料又比防風外套可以更自由的擺臂。


Under_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6


 


【Under Armour Micro G Pulse 慢跑鞋】


[鞋面]
超薄無縫式的網布鞋面,猶如一體成型筆電帶給消費者的爽度,也消除了接縫會因力量而脫落分開的可能性。鞋面有雙層,兩層皆為洞洞設計。外層洞較小,內層洞較大,這樣外層可以抵擋雨水的滲透(當然豪大雨還是會溼),內層可以排出熱氣,保有極佳的透氣性。下圖左邊是沒有放腳進去的原樣,右邊則是穿上橘襪後套入,由兩邊顏色的差異可以看出清晰可透的鞋面設計是有極佳的透氣性。


Under_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2


[鞋墊]
在鞋墊上方可看到UA強調的4D FOAM(下圖左上),foam這個單字是"泡沫"、"發泡"的意思。強調的是踩下去,會有"內嵌"式的彈性材料,有種記憶枕、泡棉的感覺,用手按的時候非常明顯,穿起來感覺則是比一般傳統鞋墊還要精準的貼著腳掌,避免跑步中的內部滑動。對於習慣不穿襪或穿薄襪的跑者及三鐵選手會非常合適。


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3_1


[中底]
看似厚重卻意外輕盈的獨特Micro G中底(上圖左下與右上),增強避震效果同時也為鞋底帶來絕佳的支撐與反彈回饋,跑起來像是腳底有較厚的避震系統,但卻又能感受到地面路況。


[大底]
大底是橡膠材質(上圖右下),增加了觸地感及摩擦力,但不至於增加重量又可增加耐用程度。


 


【實測心得】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3_13


趁著沒有下雨的早上,簡單試跑的5K,讓我重燃在寒冷冬天跑步的熱情,一件上衣就可以搞定,不用在穿著厚重的帽T或是兩三件衣服與外套。褲子的則是保暖與舒適程度兼具,跑完後的汗水也不會造成衣褲厚重,排汗的效果值得一試,絕對滿意。


鞋子也是另一大重點,剛穿上去就可以很明顯感受他的穩定支撐,卻又柔軟回彈的感覺。在簡單試跑5K後,腳掌與膝蓋疲勞程度非常低,幾乎是無感,這都歸功於穩定避震卻又不到300克的Micro G中底與4D FOAM"記憶式鞋墊"。習慣穿薄襪的我,鞋子透氣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不然會又悶熱又臭,這雙Micro G Pulse慢跑鞋在透氣上表現很好,汗水累積的很少,相信是一雙非常適合訓練與跑長距離的優質跑鞋!


 


【Escape 7′ Solid Short 男 HG Escape 運動短褲】


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3_7


* 顏色:黑,灰,藍
* 超輕量針織布料,讓您穿著毫無負擔,且耐穿度十足。
* 內部網狀襯裡有效幫助排出濕氣。
* 防臭科技。
* 側縫口袋提供足夠空間來置放能量補充品及其他私人物品,腰側內部附有隱藏袋。
* 反光UA商標及字樣,在黑夜跑步時能增加能見度,以提升安全性。


【UA CGI EVA MOCK 男 CG Infrared 半高領長袖排汗衣】


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3_11


* 顏色:黑/鐵灰,灰/黑,亮綠/黑,紅/黑
* 內層塗料能該身體保持溫暖。
* 雙層布料提供您內層柔軟溫暖,外層光滑快乾的舒適感受。
* 四向彈性伸縮科技布料讓您活動自由。
* 溫氣運輸系統維持身體乾爽。
* 平滑直順車縫。


【1243916 UA Run ColdGear Tight 黑 CG運動保暖緊身褲】


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3_2


* 顏色:黑/亮黃,003 黑/灰
* 100%ColdGear材質,在跑步時提供絕佳保暖度。
* 顯眼品牌Under Armour高性能彈性腰帶。
* 拉鍊式安全後口袋,可收納多媒體或能量補充品。
* 防臭科技。
* 招牌UA反光飾條。


【UA Micro G Pulse 男 慢跑鞋】


Under Armour_冷氣團救星_INFRARED_MICRO_G_PULSE_3_12


重量:273克
尺寸:7-16
顏色:黑/白,灰/黃/紅,亮黃


特色:
* 鞋面:鞋面的接合提供無縫的舒適性和透氣性。
* 中層:全部位Micro G中層幾何設計,超輕量且保持絕佳反彈感應。
* 鞋墊:全部位內建4D整合塑型,服貼合腳,消除內層不必要滑動,提升整體感。
* 大底:全實橡膠大底,包圍著高接觸地帶,提供觸地感及摩擦力,但不增加重量。